牛病毒性腹泻的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本站原创 0 2024-12-30

牛病毒性腹泻是因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传染病性疾病,这种病也被称为牛黏膜或者是BVBD。黏膜病毒在被感染的牛体内大量生长,破坏了牛本身的免疫机制,造成牛群之间的恶意传染。1946年olafson第一次报道了这种传染性疾病之后,在世界范围内,该疾病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因为这种腹泻病毒可以感染牛,羊,猪,鹿等各种种类的动物,感染对象非常广泛,而且任何的直接接触或者是间接接触都有可能使这种病情得到极大地传播。该病常见的有发烧,黏膜溃烂,溃疡,腹泻,怀孕的母牛流产,牛体内的白细胞减少或者是畸形牛的胚胎等现象,传播的主要来源是生病的家畜。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和脾脏等都含有病毒,而且感染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妊娠母牛可能通过胚胎把病毒传染给尚在腹中的小牛,造成流产或者是牛犊的先天畸形。在养牛业发达地区,这种疾病的发生更为严重,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前言 牛病毒性腹泻可以在不同年龄段之间的牛群之间发生并快速传播,而且严重危害了养牛业的发展,在我国进口动物检疫对象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已经被列为二类传染疾病了,而且该病受到的重视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研究重点放到了对该病的防治和诊断中。 二、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症状 牛病毒腹泻在临床中一般有以下两种症状 1.急性病毒性腹泻 急性病毒性腹泻在我们的实际案例中较为常见。病理上以口腔、食道、前胃、真胃、和肠粘膜糜烂特征,发生时候多伴有发热、沉郁、腹泻、脱水、白细胞减少及出现临床症状后几天生死亡等现象,或者是蹄叶炎,流泪及角膜水肿,偶见粘膜液化脓性鼻汁等现象。这种病毒一般是通过牛的上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牛的体内,然后在牛的鼻,鼻窦,咽,皱胃,口以及肠粘膜的上皮细胞上迅速的繁殖和聚集,再进入到血液中去,引起病毒血症的发生,然后通过心淋巴管和血液进入到牛体内的淋巴组织,在脾脏,集合淋巴结,淋巴结等圣体部位快速生长繁殖,压制白细胞的生长和工作,同时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形成,引起单核细胞增生现象的发生。粘膜病是由于持续染牛再次感染抗原性相似或同源的CP型BVDV的结果,再感染的CP型病毒的病源可能是外源的,也可能是内源的。实验条件下,用CP型BVDV再感染持续染动物可引起粘膜病,其症状一般出现在感染后几天到数月,但只有当再感染CP型病毒与NCP型病毒组合正确时或抗原相似时,才可诱导出临床疾病,持续染动物接触非配对的CP型BVDV也可能不发病。对一定数量粘膜病病例的研究表明,NCP型病毒和CP型病毒与中和作用有关的病毒囊膜蛋白在抗原上相似,在这种抗原性相似的情况下,持续染动物不产生抗CP型病毒的中和抗体,这样即可导致粘膜病。Brownle等应用分离自不同的MD病例的致细胞病变株对持续染动物进行功毒后2-3周与同源病毒攻毒不同,它不引起MD但产生抗异源病毒的免疫应答,表明异源毒能够被抗体识别且不被免疫系统所耐受,进而证实了机体对持续染所引起免疫耐受的精确机制和解释某些持续染动物体内存在抗BVDV抗体的原因。 多数持续染动物外观健康,健康牛群中引进持续染牛后,往往发生繁殖障碍,发病率增加,持续染牛最终结局是死于粘膜病。 2.慢性黏膜症 所谓的慢性黏膜症就是少数的黏膜病病牛在急性期内提示有死亡现象慢慢转为慢性,这其中特别容易感染由牛瘟恶性卡他热、兰舌病等可以引起牛腹泻和口腔病变的疫病,也可能发生黏膜病病变的情况。一般来讲,慢性牛病毒症状一般表现为食欲不振,发育不良,间歇性腹泻或者是进行性消瘦,在实际诊断和治疗当中,我们要结合疫病流行的情况,了解牛群的各个相关因素,做出综合的判断,从而使治疗更准确。 三、病毒性腹泻的疾病诊断 牛病毒性腹泻的症状一般有发热,腹泻,牛黏膜损害或者是牛脚部的损伤,理论上说,我们在实际的治疗过程当中,可以根据这些症状对感染的牛进行一一确诊,但在实际的现实情况中,在进行病牛检验的时候,也仅仅是对牛的口腔黏膜病变和脚趾部的损伤进行检验。很多牛都是处于轻微感染的状态,发病特征并不是非常明显,也不能够很好的判断出到底是属于哪一种牛病毒性腹泻感染,这些症状只是在一些反复感染或者是持续染的牛身上才可以体现出来,在一般的急染的牛身上,是检验不出这些症状的。所以我们在实际的诊断当中,在怀疑是牛病毒染的时候,必须先对牛的口腔进行检查,看看是不是有腐烂。其次就是,牛病毒性腹泻的症状有时候十分复杂,我们最好是采用病毒分离的方法对病情进行进一步的确诊。对持续染的牛,血清学检测没有太多的帮助,但是在发病以后牛会出现血清的转化现象,所以在分辨牛到底是属于急染还是持续染,血清学所起的作用还是不可小觑的。在对牛病毒性腹泻进行鉴别诊断的时候,因为其症状的相似性,一定要对粪便和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和确认[www.nczfj.com],把这种情况和沙门氏菌病以及其他的肠炎分离开来。其次出现发热,腹泻的时候如果伴随出血,一定要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其他血凝病和某些霉菌毒素中毒区分开来。目前采用的诊断技术有 1.临床症状的观察:多数牛发病时不表现临床症状,即使是牛群中发生了少数轻型病例,但是有时也会引起全牛群突然发病。对于急性病牛病来讲,最典型的症状是体温升高达40~42℃,并且发生粪便水样、恶臭,有大量粘液和气泡的腹泻,而且会持续1~3周左右。慢性病牛,出现间歇性腹泻,表现消瘦、生长发育受阻,有的出现跛行等现象。这类一般有会持续2~5个月,病情非常长。 2.对死牛的解剖和检验:在解剖死牛的时候,如果消化道,口腔粘膜、食道,淋巴结和整个胃肠道粘膜充血、出血、水肿,糜烂或者是整个消化道淋巴结发生水肿,那么就是牛病毒性腹泻的典型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病进行确诊的时候,必须进行病毒分离,或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之后才可以确认,一般来讲,实践中我们常用到的是血清中和试验法。 四、对应的治疗措施 其实对于急染,症状相当轻微,并不需要进行特别治疗。但是一定要注意新鲜食物和水的供应,并且要避免病牛的运输和外界的刺激,把病牛进行隔离。对于有明显临床发病症状的病牛,就必须与外界隔离,避免刺激,并且要进行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减少条件性细菌生长繁殖的机会。小牛犊在发生急染之后,必须第一时间补充电解质和水,如果病情严重,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必须对其进行输血。另外,对于急染的病牛,不能使用,因为含有的药物会使牛消化道的糜烂和溃疡现象更加严重。如果病牛的食欲较好的话,可以先用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给牛降温。实际应用中,如果要对牛病毒性腹泻进行预防和控制的话,就必须使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方法和有效的免疫接种方法。总结来讲,具体方法有以下三点:(1)感染牛应在疫区中加强饲养管理,对症治疗,减少损失,并投喂抗生素等药物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定期对饲养工具及其环境消毒,感染牛的乳肉加温处理后方可出场。限制外来人员进入牛场,减少应激作用特别是断奶及转群等时间,还可以从血液中把病毒分离出来,把那些有持续染的牛淘汰掉;(2)在购买牛的时候,要对购买的牛进行严格的检验,国内及省内调运种牛也要严格检疫,防止疫牛引进,特别是防止引进持续染的种牛,绝患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牛进入;(3)用灭活苗进行免疫,把牛病毒扼杀在摇篮里。 五、结束语 迄今为止,对于BVDV引起的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我们还没有找到可以有效根治的办法,而且疫苗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已在我国流行。因为牛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传播途径很多,在实际中,虽然可以通过相关的途径对这些感染病毒的牛进行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但是在牛群的长期净化保持上,我们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防疫检验措施才行。国内外对BVDV的检测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建立了多种方法成功地检测BVDV的抗原、抗体和核酸,但都各有优缺点。随着对BVDV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原性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希望建立更加快速、有效的监测体系,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各大牧场的监督管理,严禁共用牧场,严禁共用牧场的劳动工具和医疗器械,对牧场内的牛进行适时的监控,对外出展览的牛进行隔离检查,做到及时发现病牛,及时治疗,这样才能对牛病毒性腹泻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上一篇:云南花海十大基地的色彩对比
下一篇:10公分美国红枫树的迷人魅力探索其价格与文化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