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的高科技发明智能家居系统
0 2024-12-19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农业议题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农村耕地撂荒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笔者所在的江西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在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中正在开展撂荒耕地治理行动,利用农时进行春播春种。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后,笔者回到乡下围绕撂荒耕地治理进行了调查。
山区耕地为何撂荒?笔者所在地处于湘赣边界的丘陵山区,在记忆中,大部分耕地被撂荒的情形已经有十余年了,种植早稻的场景更是十分难见。然而,现在却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一些原本已撂荒多年的水田里有许多妇女正在忙碌地劳作着,而很多田块都在插秧播种早稻。
经问询,说是政府下了通知:“今年不允许耕地荒着,村委会负责给农民免费打田和育秧,农民必须种上水稻,否则村里会把地给收回去。” 种粮成本急剧上升、效益低下,是农民撂荒耕地的根本原因。根据笔者的调查,即使是赣北平原地区的一个国家级农民合作社,也仍然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并且困境主要来自于产粮效益过低。而在丘陵山区,因为农业难以形成规模,加之机械应用极为困难,所以即使算上各项惠农补贴,如 耕地保护补贴、稻谷补贴、水稻大灾保险以及机具补贴等,也很难从中获得较高盈利。
“在家种田,不如出去赚钱”已经成为大多数农民的心声。这一现象实际上也是基于理性的考量,无奈之举,也是最佳选择。在缺乏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情况下,当需要投入大量劳动的环节,如果没有这些服务,将导致农业生产机会成本居高不下,从而严重挫伤生产积极性。
为了鼓励农民重新开垦并种植早稻,有的地方采取代耕代种或集中流转等形式,或通过引导村委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作用,有的地方甚至实现了排灌、机耕、机播和防治的“四个统一”。听闻村里的统一管理情况,一些留守老人充满期待。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人告诉笔者,她家已经两年没种田了,“如果村里帮忙打好田,又给发秧苗,那肯定再接着种。”
不过,在丘陵山区,由于经济收益问题,以及未能形成规模经营,因此即使是那些还坚持种粮的小型家庭户,都只愿意只做单季工作,而非两季。另外,一些老人放弃离家较远、生产不方便的地块,在离家的附近自家承包的一亩三分大小的地里开始種蔬菜,这样既可以满足日常需求,也能提供一些额外收入来源。
对于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政策支持,比如提高补助标准,让参与复垦的人群能够获得更多利益;其次,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道路,为农业机械运输提供便利;再次,要推行技术创新,比如采用精准施肥、高效药剂等现代化技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后,还要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得小型家庭户能够享受到专业指导与资源共享,从而提升整体生产水平。此外,对于那些长期无力复垦土地的小型家庭户,可以考虑实施土地托管制度,让他们保留使用权,同时由政府或者其他机构负责土地维护管理,以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总之,只有不断改进政策措施,加强基础建设,以及推动技术创新和构建良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我们才能有效解决当前偏远山区中的 撂荒问题,为保障国家食品安全贡献力量。在新冠疫情持续存在的情况下,更需提前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还应该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明白到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经济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