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前景智能化与可持续性走向未来
0 2025-01-09
王金龙在与记者通话时表示:“我正在处理即将发往山东的花生米,下午抽空再和你联系。”几天来,记者不断尝试与这位带领家乡农民种植花生致富的双城区韩甸镇白土村居民取得联系。终于,在一天中午休息时间,记者成功与王金龙进行了交流。
“从十月到春节前,这是花生的销售旺季,”王金龙解释道,“这个时候忙碌是因为我不仅要处理自己的花生,还要帮助合作社和周边的农民销售他们的产品。”
白土村曾经以玉米为主,但随着生产资料和土地租金上涨,以及玉米效益不佳,种植成本增加,这使得利润空间变得狭小。年轻时,王金龙就开始思考为什么不能种植更经济一些的作物。他先后尝试过西瓜、香瓜,但市场波动大,不稳定。在了解到土壤适合种植花生的情况下,他开始尝试,并且获得了成功。“当初种120亩得到10万元纯收入,我坚定了扩大面积种植的决心。”为了提高技术水平,王金龙前往山东省等主要产地学习,大量引进优良品种并采用新技术,如双行栽培法,以增加苗木数量和改善光照条件。他淘汰了一些传统品種,并引入感应更好、产量更高的新品種。目前,每亩产量已从175公斤提高至230公斤左右,每亩收益超过千元,比玉米多两倍。
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2015年,王金龙的花生面积达到了680亩,全镇总产量达到15.5万公斤,每亩收益1100元,将纯收入75万元。全镇共有4万亩被用于外销,其中175万公斤被出口。
“我认为共同富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裕”,这是他一直坚信的话,因此,当周围农民看到他的成果,他们纷纷效仿。当他们开始复制他的方法时,他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并提供必要的大宗商品购买支持。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接近70%的地块都转向了规模化生产花生。此外,他还研发并批量制造出专门用于播种、覆盖膜及摘果机器械,对于整个地区来说,它们几乎占据95%以上市场份额。这段期间,他公司已经销售2000多台机器,其总额超过1600万元。
最后,当谈论如何确保良好的售价时,他提到自己每年初都会与本地农户签订订单,与当地加工企业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动,都会遵守承诺。“2015年,我们每斤收购价比市场价高1角钱。”
通过这些努力,使得本地区成为一个典范,为其他地方提供启示,同时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农业资讯对于提升农业产业链整体水平所扮演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