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疫情下撂荒耕地治理的观察与思考

本站原创 0 2024-12-22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农业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笔者所在的江西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在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时,正在开展撂荒耕地治理行动,抓住农时进行春播春种。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后,笔者回到乡下围绕撂荒耕地治理进行了调查。

山区耕地为何撂荒?笔者所在地位于湘赣边界的丘陵山区,在记忆中,大部分耕地被撂荒的情形已经有十余年了。然而,如今却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原本已撂荒多年的水田里,有许多妇女正在忙碌地劳作着。经问询,这是因为政府下了通知:“今年不允许耕地荒着,村委会负责给农民免费打田和育秧。”

种粮成本急剧上升、效益低下,是农民撂荒耕地的根本原因。在江西余江的一次调查中,即使是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水稻合作社,也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其困境主要来自于产粮效益过低。而在丘陵山区,农业难以形成规模,加之应用机械极为困难。

“在家种田,不如出去赚钱”已经成为大多数农民的朴素认识。而实际情况也证明,只有少数成功创业的人能在农村赚到与外出务工水平相当的收入。因此,在大量进城后的历史进程中,对于偏远山区的大量弃耕弃农,无疑也是基于理性的考量和最佳选择。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缺失,也是导致大量土地被撂荒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些需要投入大量劳动但缺乏专业化生产服务的情况下,将会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机会成本居高不下,从而严重挫伤农民们对于生产积极性的努力。

为了鼓励农民复耕,一些地方采取代耕代种、集中流转等形式,或引导村委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作用,有的地方甚至实现了排灌、机耕、机播和防治“四个统一”。如果村组集体为小农户提供统一的小型机械使用或者其他类型服务,那么这将有效激励一部分弃 耗的小農户复 耗或适当扩大種植規模。

不过,对于仍然坚持种植早稻,但只种一季而非两季的情形来看,其原因可能涉及物质成本和人工投入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单季中稻亩产量最高,而另一方面,由于放弃离家较远且生产不方便的地块,可以改种蔬菜,以满足家庭日常需求。这反映出一种从“粮食主导”向“非粮食品源”的转变,同时也体现出了乡村生活方式中的变化趋势。

为了确保实现全年438亿斤以上粮食总产目标,全省都要求要重点发展粮食生产,并推动双季稻种植。不过,要增加早稻面积160万亩左右,无疑是一个艰巨任务,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大量農員對種植早稻意愿不断降低,使得動員他們增種成為了一項挑戰。

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地方将撂荒土地整治工作纳入日常考核,并设定具体责任制,如某乡镇对各村土地整治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此外,还有一些地区划定了限制范围,比如吉安市某地区规定不得超过5‰比例,如果超标,则相应领导即可免职。这类措施旨在加强管理力度,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并有效果至关重要的是,这些措施还需结合本土条件适时调整,以促进真正有效实施并获得良好的效果。

标签: 农业要闻农业资讯

上一篇:毒辣与温婉蝎子养殖的双重人生
下一篇:注册一个养殖公司需要多少钱-规模化养殖梦想揭秘创业资金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