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小麦优势蘖理论及高产高效应变栽培技术

本站原创 7 2024-08-26

内容摘要: 首次提出小麦优势蘖概念,创立小麦优势蘖理论。利用优势蘖成穗规律调控群体动态结构可实现 80%以上的产量构,建立了基于优势蘖利用调整基本苗的技术模型(Y=-0.0005X2-0.0812X+4.6715, R2=0.9942, Y=优势蘖,7.5≤X≤30万/亩基本苗)和适于不同区域的应用指标。阐明基于优势蘖利用的积温、供水及氮肥调控效应。根据北方冬麦区冬前积温变化规律与冬前壮苗形成的关系,建立基于冬前壮苗调整播种期的理论依据及应变技术模型(X=[a-(b×80+110)]/c,X=调整日数,X为正数时,推迟播期,为负数时提前播期;a=越冬前实际积温;b=冬前标准壮苗叶龄;c=最适播种期日均气温)。建立冬小麦供水量与产量关系的复合量化模型[Y=a1+a2X (0<X≤X1),Y=a+bX+cX2 (X1<X)]( Y代表产量kg/亩;X代表供水量mm,为灌水量与降水量之和)。揭示关键生育期植株氮素累积特点与需氮规律的关联性,建立高产小麦产量与氮肥运筹的回归模型Y=545.60+11.32X1+ 7.91X2-6.40X3-14.01X12-7.52X32 (Y=产量,X1=施氮量编码,X2=氮肥底追比例编码,X3=追肥时期编码)。创新集成基于优势蘖利用的“两调两省”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确保最佳播期日均气温在 16~17℃范围,平均每亩节省用种 2~4kg,亩均节水40~80m3,省氮1~3kg。 获得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标签: 农业要闻农业资讯

上一篇:2010年授权专利统计
下一篇: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小麦种质资源中重要育种目标性状的评价与创新利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