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CIMMYT小麦引进研究与创新利用

本站原创 7 2024-08-26

内容摘要: 针对我国小麦育种可用亲本资源短缺和品种白粉与条锈病抗性频繁丧失两大关键问题,采取国内协作与国际合作、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于1990-2014年系统开展了CIMMY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小麦引进与创新利用工作,在3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从CIMMYT及14个国家引进资源50972份。通过春化、光周期等影响品种适应性的主要基因分子标记与表型鉴定相结合,系统解析品种引进后在我国主产麦区的适应性机理与利用价值,提出不同地区利用CIMMYT种质的具体途径和亲本组配模式。引进的12个品种已直接审定推广,筛选出的18165份有利用价值的优异资源交国家和地方种质库长期保存,占我国种质库中引进小麦资源的56.2%,极大丰富了我国的小麦种质资源,为育种有效利用国外种质提供理论支撑。2)筛选兼抗白粉、条锈和叶锈病成株抗性品种21份。创立分子标记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兼抗型成株抗性育种新方法,育成农艺性状优良的兼抗型材料54份及国审品种川麦32,为培育兼抗型持久抗性品种提供了遗传基础清晰的亲本、基因、分子标记和成功范例,为从根本上解决品种抗病性频繁丧失提供了新思路和可操作的新方法,被同行誉为小麦抗病育种理念和方法的新突破。3)创新利用引进种质,育成重要亲本6份,其中川麦30和新春6号分别成为四川和新疆的主栽品种和骨干亲本。利用引进种质和创制的骨干亲本育成32个品种,新春6号和绵农4号等分别成为新疆和四川的主栽品种;其中28个于1990-2014年累计推广2.20274亿亩,近3年推广1817.6万亩,带动西部春麦区和西南麦区实现2-3次品种更换。发表论文80篇,其中SCI论文50篇(TAG和Crop Science成株抗性评述性论文2篇),影响因子2.0以上23篇,总引用1095次(SCI引用762次);中国农业科学和作物学报论文30篇。出版专译著5部,获发明专利4项。为提高我国小麦研究创新能力和扩大国际影响做出重要贡献。 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标签: 农业要闻农业资讯

上一篇:2014年 发表论文统计表
下一篇:2016年授权专利统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