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蜗牛助力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革新

本站原创 0 2025-03-28

我选择了马铃薯作为主要作物,避免与茄科作物轮作,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生物学上的竞争。为了提高产量,我实行了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制度,比如玉米→谷子→豆类→马铃薯这样的循环。我选择平坦的地势、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等的轻沙壤土作为栽培地。

在前一季收获后,我进行了深翻整地,使土壤疏松通气,并清除杂物和根茬。第二年播种前,我再次浅耕细犁并覆膜提温保墒待播。如果秋天没有足够时间进行秋翻整地,那么春季气温回升时我会及时耕翻并进行耙、压、耢,以确保无根茬、土石块和杂物,同时保持良好的墒情。试验结果表明,深耕30 cm比浅耕增加了18.61%的产量。

我采用集中深施肥料的方法,将农家肥与过磷酸钙混合撒在地表,然后结合整地翻入地下。此外,如果秋天没有足够时间进行秋季深施,我会将农家肥、过磷酸钙和碳铵一次性结合浅耕施入播种沟内,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我根据配方施肥技术,每0.067 hm2的地块施用腐熟农家肥2500~3000 kg,碳铵35 kg,过磷酸钙35 kg。

选用优质种薯是另一个关键因素。我选择表皮光滑、大芽眼或较小芽眼、高抗病性、高品质且增产潜力大的椭圆形脱毒种薯。根据收获季节不同,我使用荷兰15号(夏马铃薯)或晋苗7号、小紫花白(秋马铃薯)。

在播前的20~25 d内,我让种薯催芽,在阳光下晒至芽变为紫色,然后切块或做小整�950 g左右用于播种。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上中旬期间,即终霜冻之前,我们开始播植,而采取打孔播种技术,以保证每个节点都得到充分的水分和养分。

我采用宽窄行带状植株形式,用70 cm宽的超微膜于4~5 d前划定行距,并铺膜以防风雨侵蚀。每隔2 m左右,用土打横带来固定膜边缘。在田间管理方面,我们检查覆膜是否完好,如果有损坏则及时修复;在生长期对现蕾期前的植物进行中耕锄草,并拍严以防止青头现象;使用膨大素促进块茎膨大,并控制营养生长;以及适当喷洒菊脂类农药防治二十八星瓢虫病害。

最后,在收获前20 d停止所有农业化学品使用。当块茎充满成熟时,我们采摘夏马铃 薯,而对于冬储目的而言,我们要尽快收割秋马铃 薯以避免冻害影响品质。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不允许白色污染干扰正常生产活动。

标签: 农业媒体报道

上一篇:现代农机成高配 农业强县动能足
下一篇:白蜡树未来发展前景招驾驶员300元一天的新机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