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疫情放开后的中国梦想之旅
0 2024-11-14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农业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笔者所在的江西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在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时,正在开展撂荒耕地治理行动,抓住农时进行春播春种。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后,笔者回到乡下围绕撂荒耕地治理进行了调查。
山区耕地为何撂荒?笔者所在地位于湘赣边界的丘陵山区,在记忆中,大部分耕地被撂荒的情形已经有十余年了。然而,如今却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原本已撂荒多年的水田里,有许多妇女正在忙碌地劳作着。经问询,这是因为政府下了通知:“今年不允许耕地荒着,村委会负责给农民免费打田和育秧。”
种粮成本急剧上升、效益低下,是农民撂荒耕地的根本原因。在江西余江的一次调查中,即使是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水稻合作社,也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其困境主要来自于产粮效益过低。而在丘陵山区,农业难以形成规模,加之应用机械极为困难。
“在家种田,不如出去赚钱”已经成为大多数农民的朴素认识。而实际情况也证明,只有少数成功创业的人能在农村赚到与外出务工水平相当的收入。因此,在大量进城后的历史进程中,对于偏远山区的大量弃耕弃农行为,无疑是基于理性的考量,同时也是无奈之举和最佳选择。
为了鼓励农民复垦早稻,一些地方采取代耕代种、集中流转等形式,或引导村委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作用,有的地方甚至实现了排灌、机耕、机播和防治的“四个统一”。听闻村里将统一 耗田,一位六十余岁老人充满期待,她表示如果村里会帮忙打好田,又给发秧苗,那肯定再接着种两亩不到的小片土地,可以供自己家用。
而对于那些仍然坚持种植早稻,但只种一季的情况,由于单季中稻亩产440公斤,比两季早稻及晚稻总产还要高,因此他们基本上只选择一种或两个月收成就结束生产周期,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续二季三季轮回生产。此外,还有一些留守老人放弃离家较远的地块,将自家的承包田改为蔬菜栽培,以此来保障家庭日常蔬菜需求。
为了确保实现全年438亿斤的粮食总产目标,江西省要求稳定早稻面积必须达到1800万亩以上,并推动双季稻种植。但由于近年来農民種植意願不断降低,這項任務並非易事。
為落實這項任務,一些地方將撂荒耕地治理工作分解到鄉鎮、小區,每個地區都對相關工作負責,並且將其纳入日常考核体系,对因工作不力造成粮食播種面積減少或3畝以上土地被棄置或10畝以上旱作土地棄置比例超過5‰的地方领导就會進行處罰措施。此外,还有一些地区通过高标准農業改造项目加快推進,使得原本凌亂且零碎的地块變成了幾個方方正正的大塊,這樣做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并促進農業發展。
總結來說,不失時機進行 撥荒糍土 的行動對於形成可持續性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並能夠提高糞土應急保障能力,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的底線思維所做出的農業準備。在未來,我們應該繼續關注這方面的事宜,並尋求更有效率和可行性方案,以確保糧食安全與穩定的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