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耕地荒废治理的思考与观察农业机械在农产品物流中的作用

本站原创 0 2024-12-22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农业议题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农村耕地撂荒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笔者所在的江西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在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中正在开展撂荒耕地治理行动,利用农时进行春播春种。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后,笔者回到乡下围绕撂荒耕地治理进行了调查。

山区耕地为何撂荒?笔者所在地处于湘赣边界的丘陵山区,在记忆中,大部分耕地被撂荒的情形已经有十余年了,种植早稻的场景更是十分难见。然而,现在却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一些妇女在忙碌地劳作着,有很多田块都在插秧播种早稻。经问询,这是因为政府下了通知:“今年不允许耕地荒着,村委会负责给农民免费打田和育秧,农民必须种上水稻,不然村里会把地给收回去。”

施行成本急剧上升、效益低下,是农民撂荒耕地的根本原因。根据笔者的调查,即使是在相当程度上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的水稻合作社(并且是一个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仍然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其中困境主要来自于产粮效益过低。而在丘陵山区,由于农业难以形成规模,并且应用机械极为困难,即使算上各项惠农补贴,如土地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等,也很难从中获得较高盈利。

“家里种田,不如出去赚钱”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朴素认识。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只有少数人在农村成功创业,其余普通人很难通过务工收入达到与外出相比相当水平,因此选择弃耕弃业无疑是基于理性的考量,同时也是最佳选择。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缺失,也是大量撂荒的一重要原因。由于生产环节繁杂,如果缺乏专业化服务,将直接导致机会成本居高不下,对生产积极性产生挫伤。

为了鼓励复垦,小规模集体或组织提供统一服务,如代 耕代 种、集中流转等形式,或引导村委会发挥作用,有的地方甚至实现排灌机耕机播和防治“四个统一”。听闻这些消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留守老人充满期待,她们希望如果能得到帮助,就再次开始种植水稻,因为两亩小田可以供自己家用。

虽然有些地方仍然坚持种植,但由于物质成本和人力投入问题,他们倾向于只种一季而不是两季。此外,还有一些改为养鱼或蔬菜,这对于那些剩下的留守老人来说成为了保障日常生活的小生意,而这些非粮作物正是在凋敝中的农业经济中显示出活力的例子。

应对疫情下的撂荒耵土治理工作,是稳定供应并确保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一步。在2020年2月14日举行的一次视频会议要求,要千方百计保障产品供应,加强责任落实,并推进春草备孜,全力稳定产量,以完成全年的目标——438亿斤。这意味着江西需要保持早稻面积至少1800万亩以上,而2019年这一数字只有1643.8万亩,所以增加约160万亩,这将是个巨大的任务,因为目前许多farmers已经放弃了这种做法。

因此,为确保目标达成,无论如何都要动员他们重返田野。这就要求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来激励他们,比如通过挂点包片机制,让县直部门挂点乡镇,让乡镇干部包干村组,让村组干部对口户头,对连续放弃两年的依法收回承包权暂停土地保护补助。但这样做可能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争议,比如对因工作不力造成减少或者放弃某些土地使用的人士进行追责。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高基本食品自给率以及维护经济稳定的必要措施之一。

标签: 农业媒体报道

上一篇:稻田内如何防止病虫害对泥鳅群体造成影响
下一篇:富贵之路快速赚钱养殖业的秘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