鲑鳟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本站原创 0 2024-10-30

病原病原为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传播途径垂直传播:带病毒亲鱼的卵和,由卵传播几率更大;水平传播:水源受污染等。病毒主要经鳃和消化道入侵鱼体。

症状该病往往在鱼苗及幼鱼期引起突发性批量死亡,一般感染后7天~14天发病。病鱼游动迟钝,旋转活动,有时沉底,体色变黑,腹部膨大,鳍基充血,悬挂不透明、粘液状粪便,体侧肌肉呈“V”形出血。慢性病鱼眼球往往突出。

流行及危害主要危害鲑科鱼类如虹鳟、大麻哈鱼、河鳟等鱼苗及当年鱼种,发病水温4℃~13℃,8℃~10℃时发病率最高,15℃以上停止发病,2月龄以下鱼苗在水温10℃时死亡率达100%,2月~6月龄鱼种死亡率大于50%,大于7月龄鱼种死亡率约为10%左右,近年发现7克~100克虹鳟也有发病案例。

预防养殖设施及工具严格消毒;鱼卵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含1%有效碘)50毫克/升浸洗15分钟,但当pH显碱性时可将浓度提高至60毫克/升,因为在碱性条件下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效用降低;病鱼彻底销毁;鱼苗池设在孵化场最上游。

治疗将病鱼池水温提高至17℃~20℃可控制病情严重恶化。另外患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鱼所拖粪便较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鱼所拖粪便更粗、更长。

标签: 农业媒体报道

上一篇:18公分五角枫价格你知道它是怎么回事吗
下一篇:农作物收获的高效助手新型智能吸粮机的兴起与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