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60公分的广玉兰花市上新宠
0 2025-03-31
袁隆平:高产美味两全其美的智慧
在北京举行的2016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86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面回应了对杂交水稻“高产低质”的质疑。他坦陈:“有些人对杂交稻有片面的看法,认为杂交稻高产不优质,吃起来不香。”然而,袁隆平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坚持认为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在他看来,当时主要任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所以杂交稻把产量摆在优先地位。尽管难,但是要实现高产与品质双重目标。他提到了已经培育出的新品种大米‘超优千号’,这款大米的品质能够媲美市场上一种80元一斤的日本米。
然而,不以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也是他的坚持之一。有的优质米价格炒得很高,而老百姓吃不起。从中国国情出发,要想抓住粮食安全,就必须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力。因此,“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优良的高产品种。”
袁隆平耄耋之年依然忙碌,他近年来除了攻关第五期超级稻,还在探索种植海水田。在青岛成立了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并担任首席科学家。他指出野生海水稻具有抗病虫耐盐碱三大特性,但目前的问题是低产量和农民种植积极性不足。“我们期望几年后把海水稻的抗盐浓度从目前约0.6%提高到1%,亩产增加到300公斤。如果达成这一目标,将使得更多土地得到利用。”
对于自己的工作来说,没有什么能让他不知疲倦地绕着禾下转。这一切都始于1961年的那个寒冷而艰苦的一天,那时候他作为湖南安江农校的一名青年老师,在三年困难时期照样吃不饱饭。那时候饿肚子的滋味深深刻在他脑海中,从那以后,他就梦想着通过超级杂交稅长出来的大量粮食,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充足且健康的地道饭菜。
刚满80岁的时候,袁隆平曾说过,他将争取在90岁前实现超级杂交 稅亩产生1000公斤这个目标。而现在,即便已经86岁,也距离完成这个挑战还有多远?答案是,这个目标早已实现,现在他们正在攻关每公顷可达16吨(即每亩1067公斤)的新纪录,并计划未来还要向17吨再次攀登。
总结来说,袁隆平追逐的是一个梦想——让更多的人能有足够、好质量的地道饭菜。他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过这个梦想,无论是在当年的困难年代还是今天,在他的心中,这个梦永远不会消失,只会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