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资讯-绽放的彩妆最新花卉品种与养护技巧
0 2025-01-04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染、以幼龄牛易感性最高。发病时大多呈隐染,仅少数(5%-25%)呈急性发作,以发热、厌食、消瘦、咳嗽、鼻漏、腹泻、消化道黏膜发炎糜烂、淋巴组织显著损害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应用实验室诊断法对该病进行确诊。该病需与牛瘟、口蹄疫、牛恶性卡他热等相鉴别。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重在管理和预防。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 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控要点。
1、病原
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是一种RNA病毒,至今还不能归属于任何病毒属。病毒大小约为35~55um的圆形颗粒。在胎牛皮肤肌肉或肾细胞中生长繁殖的病毒一般不引起细胞致病,有些毒株则可引起细胞致病作用。感染病毒后可获得长期而坚强的免疫力。
2、流行特点
该病很易通过病牛粪便经口感染或将病牛血液、脾或其他组织注射于健牛而传播。病毒人工接种还可使家兔、绵羊、仔猪、鹿和羚羊等动物感染。通过分离病毒和血液检查发现血清中和抗体,证明该病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由于这是一种能形成病毒血症的疾病,研究人员设想在感染的急性期,病畜的分泌物中可能含有病毒,粪便、血液和脾组织均可能含有病毒。研究人员曾从3周前接种病毒的牛的血液棕黄层(白细胞)分离到病毒,经口或注射方式接种病毒均能感染成功。在自然情况下该病极易传播,临床病例仅见于牛,常于冬春季节流行。绵羊、山羊或猪在自然情况下是否能感染该病尚未查明,但在牛群中传播病毒方面起重要作用,在美国曾见H尾鹿等动物发生类似该病的疾病。各种年龄的牛对该病都有易感性,但幼龄牛常易表现临床症状,可能易感性较高。有抗体的牛所占比例很高,说明大多数牛为轻度或隐染。
3、症状和病变
病毒性腹泻,人工感染潜伏期为2~3天,自然感染潜伏期为7~10天左右,该病有时在牛群中仅见少数轻病例,严重时可引起普遍口腔和胃肠道的病变。有时可全群突然表现临床症状,拒食和腹泻是主要症状。对肉用牛最重要的影响是食欲不振,使其增重缓慢,增加饲料成本,严重时可发生流产或死亡。
急性型最初的症状是流浆液黏性鼻漏、咳嗽、呼吸急促、流涎、委顿、白细胞减少、发热至4O~42℃。在此阶段,该病类似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如牛鼻气管炎、副流感、病毒感染等),当疫病进一步发展时鼻镜干裂,组织剥落。腹泻是最有特征性的症状,可持续3~4周,或可间歇持续几个月之久。初时,粪稀如水样瓦灰色,恶臭,以后逐渐稠厚,混有大量乳液和含有无数气泡,有时成糊状呈浅灰色。有时发生跛行,特别是慢性型。跛行的牛,球节部皮肤发红肿胀,有的蹄冠部皮肤充血,步态蹒珊,病变类似腐蹄病,但照此治疗往往无效。在急性暴发的初期,蹄叶炎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在肉用牛群中有25%~35%感染。其中很多发生慢性蹄叶炎,蹄壳变得长而弯曲。发生急性和慢性蹄叶炎时走路显得痛苦,常拱背,大部分时间卧地。病牛被毛粗乱,消瘦,角膜混浊病例可占10%左右。急性病例常见于幼犊,犊牛死亡率高于年龄较大的牛。成年奶牛的症状轻重不等,奶量减少或停止,有时发生流产。病牛H细胞常减少,但程度不等。死亡率一般为4%~8%。
主要病变在消化道和淋巴系统,病变包括口腔黏膜、食道和整个胃肠道充血、出血、水肿和糜烂。偶尔可见瘤胃黏膜有出血和糜烂,甚至有肉柱。真胃有炎症,其黏膜水肿,可有糜烂。常见肠卡他炎症,在盲肠、结肠和直肠黏膜偶可见水肿、充血和糜烂,糜烂的分布可能很广泛。集合淋巴结可能肿大,整个消化道的淋巴结可能发生水肿性肿胀。
4、诊断
初步诊断可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特别是口腔的病变是有特征性的。确诊须从急性发热期的分沁物、排泄物和血液中分离病毒,或从病尸实质脏器取样分离病毒。前后间隔2~4周,两次采取的血清样品检查抗体有明显的增多可以证明为该病。在该病暴发流行时,实验室诊断的价值很小。凶为需要很长时间,等到得出结论,往往牛群中的疾病已经停息,但进行确诊对下次防治该病还是有意义的。当应用血清中和试验诊断该病时,如传染性鼻气管炎、恶性卡他热、蓝舌病、水疱性口炎、传染性溃疡性口炎、牛瘟、口蹄疫、副结核病、冬痢以及某些肠道寄生虫病。在瑞典和丹麦,曾报导该病与副流感、病毒传染同时发生的情况。有时该病与传染性鼻气管炎、钩端螺旋体病、球虫病等并发。
5、防控要点
日前对该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在美国已推广应用黏膜病、牛鼻气管炎和副流感病毒等三种病毒抗原共同制成的一种多价弱毒疫苗,已经证明安全有效。但也有人认为该病可能引起孕畜流产和畸胎,所以养牛做好该病的防控很重要。
牛病毒性腹泻的病理分析
吸吮初乳的犊牛可得到母源抗体,产生被动免疫,并大体维持6个月,当抗体下降到零或一定滴度时,犊牛一旦接触抗原,可以受到感染,并出现抗体上升,这种感染和抗体上升,在牛群中占70%~80%,3岁或3岁以上的牛可达90%,它们可以终身免疫。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可以穿过胎盘感染,特别是怀孕早期。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血清抗体阴性的母牛一旦感染,常常通过胎盘使胎儿产生免疫抑制,引起持续性病毒血症,如果小牛正常产出,病毒血症能持续地带入成年期,这种牛临床貌似健康,血清中又无保护性抗体,但体内始终带毒,是牛群中最危险的传染源。
临床症状
牛潜伏期自然感染为7~10天,短的2天,长的可达14天。人工感染为2~3天。
急性型:多见于幼犊。表现高热,持续2~3天,有的呈双相热型。腹泻,呈水样,粪带恶臭,含有黏液或血液。大量流涎、流泪,口腔黏膜(唇内、齿龈和硬腭)和鼻黏膜糜烂或溃疡,严重者整个口腔覆有灰白色的坏死上皮,像被煮熟样。孕牛可引起流产,犊牛先天性缺陷(如小脑发育不全、失明等)。
慢性型:较少见,病程2~6个月,有的达1年。病畜消瘦,呈持续或间歇性腹泻,里急后重,粪便带血或黏膜。鼻镜糜烂,但口腔内很少有糜烂。蹄叶发炎及趾问皮肤糜烂坏死,致使病畜跛行。
猪自然感染时很少出现临床症状,但怀孕母猪感染后可引起繁殖障碍,表现为不孕、产仔数减少、新生仔猪个体变小、体重减轻及流产和木乃伊胎等。
诊断技术
观察临床症状:发病时多数牛不表现临床症状,牛群中只见少数轻型病例。有时也引起全牛群突然发病。急性病牛,腹泻是特征性症状,可持续1~3周。粪便水样、恶臭,有大量粘液和气泡,体温升
本病确诊须进行病毒分离,或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实践中以血清中和试验为常用。
防治方法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和免疫方法,只有加强护理和对症疗法,增强机体抵抗力,促使病牛康复。
为控制本病的流行并加以消灭,必须采取检疫、隔离、净化、预防等兽医防制措施。预防上,我国已生产一种弱毒冻干疫苗,可接种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牛,接种后表现安全,14天后可产生抗体并保持22个月的免疫力。
爆发案例
2014年9月,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来自澳大利亚的牛犊血清中检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并经有关部门复核确认。这是全国口岸首次从澳大利亚牛血清中检出该病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引起牛的以粘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的病原,是我国禁止进境的动物传染病之一。检疫结果确认之后,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向国家质检总局进行汇报后,立即采取措施,对该批牛血清销毁处理。鉴于此次检疫结果影响重大,国家质检总局已于近日下发了《关于进口澳大利亚牛血液制品检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警示通报》,暂停直接或间接从澳大利亚进口牛血液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