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海洋的秘密解锁大数据的奥秘
0 2025-01-09
当前春犁破土,化肥农药等农资品步入“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忙碌节奏。然而最近,网上一篇名为《中国农业令人担忧,一亩地43.8斤化肥!我们其实是吃化肥长大的!》的文章引发热议。文章不仅质疑中国农业使用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正确性,甚至干脆提出,应该回到过去,过一种“零化肥零农药”的生活。
有人可能要问,那到底该如何看待化肥农药?其实,化肥农药是人类技术进步的成果,它给农业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控制病虫害,提升单产。相关测算数据表明,施用化肥对我国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在50%左右,平均每年我国使用农药可挽回粮食损失2000多亿斤,减少粮棉油、果菜茶直接经济损失550亿元以上,相当于增加了12%~18%的种植面积。为解决养活中国人这一世纪难题,化肥农药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化肥农药过度使用也产生了土壤老化和环境污染等弊端,所以我国提出了“减量化、零增长”等目标举措,一方面加强对绿色化肥农药的研发,一方面不断减少使用量,通过提升品质和减量施用达到产量与环境平衡。
说到底,化肥农药屡受非议,一方面再次说明在粮食连年丰收的情况下,人们对“舌尖上的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提升化肥农药利用率和做好农业科普方面,努力空间还很大。除了要研发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改进化肥农药的施用方式、提高利用率之外,媒体也应积极引导公众辩证理性地看待这些问题。
“零化肥零农药”不等于“健康”,使用化肥农药更不等于“有害”。这应是关于化肥农药的常识,更应成为社会公众的共识。 (据《农民日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