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幼体的分期与发育阶段 河蟹幼体的生长过程

本站原创 0 2024-11-17

河蟹幼体是通过几次显著的而发育长大的。幼体个体的增长和形态变化,都发生在每次蜕皮之后。

整个幼体期分为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和幼蟹期3个阶段。蚤状幼体分5期,经5次蜕皮成为即蟹苗。下面我们谈谈河蟹幼体的分期与发育阶段的划分。

一、河蟹的蚤状幼体阶段

1、第一至第三期蚤状幼体:刚从卵孵出的幼体,外形并不像成体,而略像水蚤,故称蚤状幼体。蚤状幼体分头和腹部两部分。头近似球形,具1枚背刺,1枚额刺,2枚侧刺,1对复眼,2对触角,1对大领,2对小领和2对领足。腹部狭长,共6-7节,尾节分又。后期的蚤状幼体第三领足和5对胸足及腹肢也分期逐渐发育。

2、第四至第五期蚤状幼体:第四期蚤状幼体开始出现胸足与腹肢雏芽。第五期蚤状幼体已可辨认出第三领足,胸足已具备成蟹的基本形态,腹肢成棒状。蚤状幼体依靠领足的划动和腹部不断伸屈来游泳和摄食。幼体具有趋光性和溯水性。

3、初期的蚤状幼体多浮游于水体表层和水池边角,成群聚集;后期阶段,则多下沉到水体底层活动,往往呈倒悬姿态,即仰面朝天腹部卷覆在头的上面,用背刺贴着底层,划动领足式地前进。幼体食性较杂,植物性的单细胞藻类和动物性饵料如轮虫、担轮幼虫、沙蚕幼体、盐水丰年虫无节幼体等均能捕食,蛋黄、豆浆、豆腐等颗粒碎屑亦能吞食。

4、蚤状幼体各期形态上的主要区别为:第一期至第五期蚤状幼体,其领足外肢末端的羽状刚毛数依次为4,6,8,10和12根,每1次增加2根刚毛;尾叉内侧缘的刚毛数依次为3,3,4,4和5对。

二、河蟹的大眼幼体阶段

第五期蚤状幼体蜕皮后,即为大眼幼体(蟹苗)。大眼幼体因1对复眼着生于长长的眼柄末端,露出眼窝外面而得名。幼体体形扁平,额缘内凹,额刺、背刺和两侧刺均已消失。胸足5对,第一对为发达的螫足,第二至第五对为4对步足。腹部狭长,共7节,尾叉消失。腹肢5对,第一至第四对为强大的桨状游泳肢,第五对较小,贴在尾节下面,称尾肢。

大眼幼体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溯水性,对淡水水流敏感,能适应在淡水中生活。幼体能爬善游。游动时步足屈起,腹部伸直,4对浆状游泳肢迅速划动,尾肢刚毛快速颤动,行动十分敏捷。爬行时腹部蜷曲在头下面,用胸足攀爬前进。大眼幼体也为杂食性,性凶猛,能捕食比它自身大的浮游动物,在游泳行进中和静止时,都能用大螫捕捉食物。

三、河蟹的幼蟹期阶段

大眼幼体经5次蜕壳后,成为仔蟹。第一期仔蟹,其壳长大于壳宽,还不同于真正的蟹形,再脱壳进入二期仔蟹,壳长小于壳宽,遂成蟹形。仔蟹脱壳4-5次,可合理划分为河蟹幼体的发育阶段,我们以其副性征为划分的标志。即当期幼体的副性征还未出现的阶段为仔蟹阶段,称“仔蟹”。当副性征出现以后,就进入了幼蟹阶段。

幼蟹的适应性很强,在形态上与成蟹无异,壳长小于壳宽。幼蟹的培育阶段大致从5月起需4-5个月时间,在此时期内,幼蟹经过系统蜕壳,每次蜕壳幼蟹的体长、体宽、体重都有显著增长。从生产上来讲,培育较好的V期仔蟹,规格为300只/千-克-5000只/千克,俗称“豆蟹”,将V期仔蟹经4-5个月的培育,规格可以达到100只/千克-200只/千克。

标签:

上一篇:小型微耕机-精准种植绿色革命探索小型微耕机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潜力
下一篇:探秘草药世界3000种草药的神奇之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