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流行性淋巴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本站原创 0 2024-11-09

流行性淋巴管炎又称假性皮疽(Pseudofarey),是由皮疽组织胞浆菌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创伤性的传染病。首次报道见于14世纪,19世纪中期已广泛流行于地中海地区,但在非洲流行最严重,故有非洲鼻疽之称。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流行欧洲、美洲、亚洲,在亚洲以日本流行最剧烈。在我国该病呈散在发生,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仅有个别省区有零星发生。本病的病原为皮疽组织胞浆菌(囊球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丝孢菌目,丝梗孢科的组织胞浆菌属的成员。1873年,Rivoha在病马溃疡脓性分泌物中首先发现该病原。其临床症状为皮下淋巴管和淋巴结发炎,化脓形成结节和溃疡。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脓汁内含有大量的病原菌,脓肿破溃后,病菌可随流出的脓汁及溃疡分泌物而排出,当病畜与健畜直接接触时可经损伤的皮肤或黏膜而感染。被污染的褥草、粪肥、泥土、用具、饲槽、医疗器械等是传播媒介。本病也可通过交配传染。蚊蝇也可将病原带入健畜创口而引起感染。据资料报道,本病主要发生于马、骡、驴、牛等。马感染率较高为85%,驴感染率为32%,人感染率为20%,肉牛感染率为20%。

2005年7~10月,贵阳市某奶牛基地的奶牛群先后出现一种呈零星发生,以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豆大至鸡蛋大的结节为特征的疾病。我们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确诊奶牛群发生了流行性淋巴管炎,并对该病进行了治疗和提出了防制措施,现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2005年7~10月,贵阳市某奶牛基地先后有8头奶牛发病,发病率为1.3%(8/600),死亡率为0.17%(1/600)。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该基地奶牛无鼻疽、炭疽等疫病史。

2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观察,病情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期,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豆大至鸡蛋大的结节,硬固,触之无痛感。第二阶段,结节逐渐化脓,顶部变软脱毛,形成脓肿,最后破溃流出黄白色粘稠的脓汁,有时混有血液,继而形成溃疡。第三阶段,黏膜损伤而出现原发染病灶。病变未侵入较大面积时,病畜无全身症状,皮下结节破溃后易于愈合。第四阶段,病菌经血液扩散到全身后,病畜部分皮肤、皮下结缔组织及淋巴管形成较硬的结节和溃疡,并长时间不愈合,流出脓汁,蔓延扩大形成转移性脓肿。病畜体温升高,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最后产生败血症而死亡。

3实验室诊断

选择已波动而未破溃成熟的结节,外周用碘酊、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或在切开后采取病变部位的渗出物,用生理盐水稀释,然后涂片,盖上盖玻片,在4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卵圆形或椭圆形的组织胞浆菌,菌体一端或两端尖如瓜子状,半透明,有双层膜。

4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和根除组织胞浆菌的生长、繁殖,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牛体皮肤外伤,杀灭蚊蝇,防止致病菌的继发感染。局部处理:早期,将结节、脓肿等用外科手术摘除,再涂上20%碘酊。后期,脓肿成熟后进行烧烙,用1%碘酊纱布填塞。全身疗法:在采取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常用素100ml,5%葡萄糖氯化钠500n4,稀释后一次静脉滴注,15天1次,连用3~4次为一疗程。同时应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青霉素等辅助治疗。

5典型病例

奶牛饲养户张某饲养的18月龄育成母牛(865号)7月15日发病:牛在后肢跗关节正前方长出核桃大、蘑菇样结节,硬固,无痛感,无异常。我们根据发病部位、病灶的性状,结合当地流行病学,并取病料涂片镜检有大量皮疽组织胞浆菌,确诊为奶牛淋巴管炎。治疗措施:(1)5%葡萄糖氯化钠500ml,素70ml。(2)5%葡萄糖氯化钠500ml,1g装葡萄糖酸钙100ml。(3)5%葡萄糖氯化钠500ml,维生素C30ml。(4)5%葡萄糖氯化钠500ml,青霉素800万IU。4天内,按顺序每天使用一组药物静脉滴注。8月9日,结节表面赤红,触之烫手,再重复用药。8月25日,结节表面干涸、开裂,表面温度降低。9月10日,结节缩小,表面颜色变为黑色。10月21日,结节脱落,病畜康复。

6小结与讨论

6.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确诊奶牛群发生了流行性淋巴管炎。发病初期,畜体无明显症状,不易被畜主发现,延误了治疗。分析致病原因主要为外伤所致,蚊蝇是本病的传播媒介。

6.2囊球菌的初代分离培养比较困难,需要时间较长,动物实验也不易感染。因此,在细菌学诊断中最常用的是作脓汁压片,弱光镜检。若在脓汁中见到有典型的囊球菌时,即可确诊。但我国病马脓汁中囊球菌的阳性检出率为83.5%,说明镜检还有一定的遗漏率,对镜检阴性的可疑动物,还应结合方法进行诊断。

6.3当本病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时进行病原学检查,易于做出正确诊断。但对于潜伏期或隐染的患畜,须作反应诊断。反应诊断方法:在初检动物颈部中1/3的中央部健康皮肤处剪毛消毒,用游标卡尺量其皮厚,皮内注射0.3ml囊球菌素,以出现小拇指尖大突起为标准。于注射后24、48、72小时各检查反应一次(用游标卡尺量其肿胀面积)。皮厚增加5.1mm以上为阳性,皮厚增加不到3mm为阴性,皮厚增加在3~5mm之间为可疑。若用浓缩囊球菌素(注射方法同上),于注射后24、48、72小时各检查反应一次。肿胀面积达2cm×4cm以上为阳性,肿胀面积在2cm×2cm以下为阴性,肿胀面积在2cm×2cm~2cm×4cm之间为可疑。对疑似反应的牲畜,间隔一周在对侧颈部再注射一次,两次疑似者判定为阳性。

6.4临床用素按疗程静脉滴注效果较佳,治愈率为87.5%。素不单对红血球内的血胞子虫有杀灭作用,同时还对机体皮下和深部组织器官的细菌感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该病使用素后,药物可通过血液循环渗透入皮下组织,破坏菌体内蛋白酶的合成,抑制其生长、繁殖。病灶缩小、干涸、脱落而达到康复的作用。素毒副作用较小,使用该药可减少药物在乳汁中的残留,且价廉易得,疗效较好。

6.5提醒饲养户尽量改善奶牛的饲养管理,增加牛只运动,增喂微量元素丰富的饲料。注意个体卫生,防止牛体受伤,有外伤应及时处理。采取一定的防蚊、灭蚊措施,防止牛体受到蚊蝇叮咬。

6.6鉴别诊断:在鼻翼周围发生病变时,应注意与皮肤鼻疽区别。淋巴管炎的溃疡呈蘑菇状;而皮肤鼻疽的溃疡底部凹陷,湿润如油脂样,溃疡面由肉芽组织构成堤状边缘,使整个溃疡呈喷火口状,不易愈合。

标签:

上一篇:家中忌讳之花避免引起不快的园艺选择
下一篇:茶下奇兵揭秘刮油减肥的神奇清肠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