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饲料产业可能会迎来哪些重大变革或趋势
0 2025-01-14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10月4日,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粮收获过三成。分作物看,中稻收获过四成,玉米收获过三成,大豆收获过两成。 秋粮是全年的最后一季粮食,也是全年粮食的大头,占到了全年粮食总产量的七成以上。今年秋粮的面积稳中有增,预计达13.1亿亩。 秋粮里都有什么?秋收为何要跟时间赛跑?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对粮食稳产增产的帮助有多大? 秋粮都有啥?水果算不算? 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农经所研究员王秀东介绍,秋粮是在秋天收获的粮食,涉及品种众多、覆盖地域广、时间跨度长,是全年粮食总产量的近3/4。与秋粮相比,还有一种粮食是夏粮,主要包括秋种夏收的小麦以及早稻,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约1/4。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夏粮为2923亿斤,比去年减少25.5亿斤,但产量依然居于历史第二高位,基本保持稳定。目前,秋粮面积稳中有增,涨势与之前年份大体相当。 秋粮中,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大,在6亿亩左右,从南往北,从云南到黑龙江都有种植。南方的中稻和晚稻、东北的粳稻也有较大面积。在北方的山西、陕西等地,谷子、杂豆等杂粮种植较多。粮食主要指小麦、玉米、大豆、高粱和水稻等,水果也是秋天的重要收获和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属于粮油果菜茶中的“果”,不属于粮食的范畴。 同一品种粮食的收获从南向北推进。目前,西南地区粮食收获超过一半,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也超过两成,西北、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则刚开始收获。眼下,大部分地区秋粮长势良好,北方的玉米、水稻进入灌浆后期,预计到本月中旬基本收获完成。 育良种,保丰收 农作物良种为粮食增产稳产提供了重要帮助。王秀东介绍,从种业研发来看,我国自主创新驱动进入新阶段。近10年,全国审定、登记农作物品种3.9万个,植物新品种保护年申请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高产典型作物不断涌现,优质化水平不断提升,培育了一批节水抗病小麦、适宜籽粒机收的玉米新品种。 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为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支撑。此外,我国国家级种业基地加快布局,由216个农作物基地、262个畜禽育种场、91家水产原良种场组成的“国家队”,供种保障能力由70%提高到75%。 当然,丰产不一定丰收,秋收还需要与时间赛跑。王秀东表示,我国每年约有4.5亿亩水稻、超过1亿亩豆类和1亿亩薯类需要收获,无论从种植的种类还是面积来看,夺取秋粮丰收都是一场硬仗。在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旱涝等极端天气都会影响秋粮的产量和收获,因此需要加强部署,采取各种手段抢抓农时,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粒粒皆辛苦 在粮食收获过程中,由于收获作业时间相对较短,不可能全由本地农机完成作业,因此需要进行农机调度,从任务安排、时间控制、油耗管理、作业品质等多方面实现农机的高效作业。 秋收过后,为了保障秋粮的质量,需要对秋粮进行烘干入库。在东北,当地配备烘干塔,在粮食含水量达标后尽快入仓封闭保存,并在约46℃的温度下维持十天以杀灭病虫害;在南方,烘干和降水通风条件要求更高,秋粮收获后要求让粮食透气散热,并进行干燥和防潮处理。 秋藏后的秋管也很重要,一些连种的地区,需要在秋收后及时处理田间残留的枯枝落叶,以免附着的病菌虫卵进入土壤越冬。对于有明水的地块,需要抓紧抢排田间积水,及时进行整地散墒,为秋冬种做好准备。整地过程中需要深耕土壤,为提高土壤肥力,还可施用农家肥。有些地方还需对土壤进行特殊养护,比如黄河周边的盐碱地需要实行秋灌,不仅保护耕层,还可降低盐碱。 从粮食种植到收获再到成为盘中餐,每一个过程都极为不易。王秀东表示,无论是夏粮还是秋粮,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来保障生产,在消费过程中,要从健康饮食角度合理消费,避免餐桌上的浪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