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达到羊的子宫生物学奇迹医学研究动物生殖系统
0 2024-10-27
原本是农民一把火烧掉的废弃秸秆,被勃利县佳禾凯源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包运走后,竟变成了电厂燃料、造纸厂产品。
这可谓一举多得:农民省了气力、县域空气少了污染、林区免受大火威胁、废弃秸秆变废为宝……
“感觉秸秆危害越来越大,浓烟让人看不清方向、睁不开眼睛、呼吸不畅。”勃利县第一家以机械化收储运玉米秸秆为特色的佳禾凯源合作社创办人老黄说:“觉得该做点事,让家乡天空重新透亮湛蓝。”
老黄开始把心思用在秸秆上,到处收集信息:新疆大雪,国外运来打包秸秆确保家畜存活;佳木斯市领导推广秸秆纸巾,并当场吃掉。这对老黄震动很大,并让他开了窍。
2015年夏天,通过考察,老黄开始创办合作社,成员5人,生产用工30多人。但由于没有秸秆回收经营先例,合作社注册时只能称作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他们买回一套土法制造的秸秆回收机械设备,可每打1包竟需3人操作、15分钟完成。
“秸秆回收属新鲜事物,农民不理解,宁可一把火烧掉。”合作社只好用低效率的机械设备,从火舌边抢收秸秆。抢不过,只好奔赴偏僻乡镇,成本大、运费高,仅打1000多吨。
2016年,勃利县下达了秸秆“禁烧令”,而嘉禾凯源合作社恰恰能够解决禁烧后秸秆去向问题,成为“禁烧令”的间接执行者、直接受益者。
这让佳禾凯源合作社成员信心大增:勃利全县玉米种植面积125万亩左右,年产秸秆60万至70万吨。而2015年,一家电厂计划年消耗秸秆30万吨,由于没有本地秸秆收储经纪人,在全县仅收购2000吨,通过外调才勉强达到了3万吨。由此可见,秸秆原料、市场供需潜力超大。
在勃利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县财政局积极协调,使合作社获得了。2016年秋,造纸厂、电厂还与佳禾凯源合作社签订了为期1年、合计2万吨的秸秆回收合同。资金与市场的支撑,让合作社成员倍感温暖踏实,决心放手一搏。
他们跑遍了东北三省,终于购得理想的打包机:1人1分钟就可打1包,每包250公斤,1垧地最少可打6吨。目前,合作社已有各种秸秆收储运设备40余台套,价值400多万元。从割杆、打捆到集草、运输,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记者在飘着小雪花的工作现场看到,一包包玉米秸秆躺在收割干净的田野上,变成了新的风景。老黄兴奋地说:“现在所有机械设备都开足了马力,黑白轮班,目前已累计回收秸秆4000多吨。2017年秋季,保质保量完成2万吨合同后,可收回全部成本,实现快速盈利。”
更令人兴奋的是,佳禾凯源合作社创新思维,创造了一年四季都能回收秸秆的高效方法:春秋冬三季回收本地秸秆,寒冬雪深,回收芦苇供应电厂。夏季,则像麦客一样带上机械设备,远赴安徽、河南回收秸秆。去年夏天在南方回收的秸秆,全部销售给了当地造纸厂。
去年秋天至今,勃利天空湛蓝,秸秆大面积焚烧现象低头。“禁烧令”带来的可喜变化背后,也蕴含了佳禾凯源合作社人员付出的辛勤汗水。信心十足的佳禾凯源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正筹划成立公司,扩大回收规模,拉长产业链条。预期2年后,年回收能力达到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