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肚菇栽培管理技术

本站原创 0 2024-10-28

1栽培季节

各地可根据当地自然气温条件而定。一般安排在3―5月份接种,6―9月份出菇。

2栽培袋制作

培养基配方:干杂木屑39%、棉籽壳34%、麦麸22%、玉米粉3%、概1%、轻质碳酸钙1%。制作方法:先用清水将棉籽壳调湿,然后将杂木屑、麦麸、玉米粉、轻质碳酸钙与预湿的棉籽壳混合拌匀。将糖溶入水补充培养料的含水量,并将含水量控制在65%,pH值调至7.5―8,采用17厘米×33厘米×0.005厘米聚丙烯栽培袋,每袋装料1000克(干料约350克)。将装料后的塑料袋套上海绵双套环,置常压锅内温度升至100℃,维持15小时。将冷却的菌袋置于接种箱内,用气雾消毒剂消毒后,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每袋栽培种可接40―50袋。

3菌丝培养

接种后的菌袋直立于培养室架上避光培养。培养温度25℃―28℃,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70%―75%。菌丝培养阶段,前期关闭门窗,避免室内温度波动幅度过大;后期应加强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培养过程中,分别于菌丝长至袋高的1/3―4/5时进行2次查菌,剔除污染、死种或生长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况下,40―50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4开袋覆土

菌丝长满栽培袋10天后,且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便可开袋出菇。逐一去除套环,解开袋口,在培养料面覆土,覆土厚度为3―4厘米,可选用火烧土、田土、菜园土为覆土材料,土粒直径为1.5―2.0厘米。使用前应先将覆土置于太阳下晒至发白,然后用水调节土粒湿度,以土粒捏之扁而不散为度。将覆土后的菌袋上部往下折,使袋口边缘高出土面2―3厘米,并将处理好的菌袋均匀地竖直排列在室外畦面或室内出菇床架上。

5出菇管理

覆土后,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并多关门或多盖膜,刺激原基早日分化。一般覆土后7~10天,原基顶部可露出土面。原基出土后,应注意将场地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5%。同时加强通风,保持场地空气清新,并注意使场地有一定的散射光。整个出菇阶段场地温度应控制在23℃―32℃之间。喷水量根据菇大小、覆土的湿度和气候情况具体掌握,菇多多喷水,菇少少喷水;晴天多喷,阴天少喷。根据菇体生长不同阶段灵活控制通风量,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即可。当菇体成熟时及时采收,每潮菇采完后应及时补上覆土,停水养菌3―5天后,进行下潮菇的出菇管理。

6病虫害防治

菌丝生长阶段,重点防治各种霉菌侵入培养基造成污染。注意生产环境、原辅材料、生产过程要严格按照要求,查菌不可过于频繁。子实体生长阶段,重点防治各种虫害,如各类菇蝇、菇蚊等。办法主要是搞好环境卫生,必要时可喷洒25%菊乐酯1000―2000倍液。

标签: 农业科普文章

上一篇:探究肉狗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
下一篇: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