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养殖技术概述从基础到高效的养殖指南
0 2024-11-03
在养猪业疾病控制是极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农场管理有助于控制疾病。猪群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疾病,影响肉猪生产业的快速发展。一般养殖户只重视引起猪只惨重损失的疾病,如猪瘟、猪胸膜肺炎等。然而,应该认识到某些不会引起猪只死亡的慢性疾病,也会带来经济上的严重损失。如猪气喘病有时不会导致猪只死亡,但却能使猪只的生长率和换肉率降低。对疾病问题,既要采取果断措施用药物来治疗,但是消除疾病出现的根源更为重要,要找出疾病发生的病因加以排除,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所谓“防重于治”,这就提醒我们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阻止疾病的发生。下面列出一些控制猪疾病措施供参考。 一、猪群疾病的原因 1、病原体越多,疾病越严重 不同病原复混感染的问题与猪场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如寄生虫、细菌或病毒的复混感染将恶化病情。患上疥癣的仔猪抓痒时损伤皮肤而容易染上猪皮病。猪痢疾与病症的相互侵害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复杂化。猪气喘病引起猪咳嗽和生长停滞。若再加上巴氏杆菌的感染,会发生严重的肺炎。患蓝耳病(PRRS)的猪感染细菌性肺炎或沙门氏杆菌等常使疫情更加严重及死亡率增大。这些例子证明病原存在越多,疾病的状况越复杂,治疗也更棘手。 2、猪只越多,控制疾病越困难 病原体需要易感宿主来繁殖。一只易感的猪只被病毒感染时将会排出大量病原颗粒污染环境。当传播力强的病毒被带进易感猪群时,短时间内整个猪群将出现疾病暴发。猪只越多,疾病暴发期将延长,原因是易感猪源不绝。批次分娩或“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就可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因此,如果想以大规模方式养猪,最好以建立几幢隔开的建筑单位而不是一幢大建筑物。 3、引种越频繁,更容易带入潜伏在新种猪的病原 为了达到更好的病症控制,应尽可能从一所农场购买种猪。不同的农场有不同的疾病,从许多农场引进猪时,带入许多别的农场的疾病。引进带菌猪是农场疾病传染的重要途径。即使是普遍的大肠杆菌或轮状病毒,随着引进不同的血清型,而本场猪只对此型抗原无免疫力而造成疾病问题。同样的原理,当种猪场从不同国家收购种猪时,也会从国外引入新血清型的病原或新的病原。 即使没有引进新的病原,然而,引进地的新母猪则可能对本场的肠病毒没有免疫力。结果它们的头胎可能产下许多木乃伊胎。另一个来自各地的各种病原将综合地侵害猪群,使猪场的病况复杂化。 4、猪群年龄与免疫力 免疫力随着猪群成长而增强。年长母猪的免疫力比年轻母猪的强,这便是为何来自年轻母猪的仔猪的下痢比较严重。引进大批年轻母猪时,猪群整体的免疫力也随着降低,因此种母猪的更新应有计划地进行,每年更新以不超过母猪群的30%为宜。5、病原在环境的存活力越强,其疾病越难控制 一些病原微生物在猪体外能存活较长的时间,如轮状病毒和细小病毒、沙门氏菌和布氏杆菌等,这类的微生物不容易被消灭。要控制其诱发的疾病也较困难。 6、猪群之间的距离越远,疾病的传播越困难 最大感染源常常来自猪群,猪群之间距离不要太近,其距离以地形、猪只饲养密度及该地疾病情况而定。年龄不同的猪只不应混养一起。猪场工人应尽量少活动,以防止造成病菌四处传播。除了猪舍之间应隔开,猪场之间也应保持一段距离。 二、控制猪群病症的方法 1、农场应建立于偏僻的地方,在猪场四周最好建立围墙 猪场之间的距离对控制疾病有关系。猪场的位置应与其他场地保持一段较长的距离。由于面对土地有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有时只有集中某一地区养猪。从处理农场排泄物的观点看,地形集中养猪区是有益的,但是对于控制疾病却有害。养猪场稠密的地区常会面对疾病蔓延而无力彻底控制其危害。猪场过分集中且猪场周围没有明显的界限,一旦有传染病暴发是难于控制的。因为猪场之间来往的人、车或动物都可能是病菌传播的媒介体。很多的猪病皆可在这类密集养猪区出现。所有猪场都应该建立围墙,至少可以阻止车辆和其他动物任意进入。 2、保持规模小的猪群 养猪密度与规模的大小亦影响疾病的传入,规模小的猪群较安全。当传染病暴发时,大型养猪场更严重,持续较久且不易控制。猪场愈大,疾病发生时损失亦愈大。对大养猪场来说,疾病控制将是首先考虑的因素。以安全起见建立不超过500头母猪的猪场为宜。 3、猪只来源问题 引进新猪只时,正确的做法是:调查猪源的健康状况,该场是否实施定期的免疫接种计划和防疫措施。新猪只的引入将导致新疾病的混合感染,非但威胁到新引进的猪,对原有猪只亦会构成相当大的威胁。自繁自养的农场一般病比较少。若猪场必须来自不同猪源,且这些猪只健康状况不明时,必须根据自身猪场猪病流行情况,选购无下述感染的猪:猪瘟、伪狂犬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痢疾、布氏杆菌病、传染性胃肠炎、钩端螺旋体病、猪疥癣、肠道寄生虫感染。如果猪场无伪狂犬病侵扰,就应该检查所有引进猪只,确保它们无此病潜在。特别是35至40公斤的猪容易染病并且携带各种各样的传染病。应该停止买进幼猪以减少带入危险疾病的可能。猪瘟暴发时,畜主可能以低价卖掉无症状的猪只来减少病症损失。 4、参观问题 尽量减少参观客人,且进场时须先淋浴,参观者如与其他猪场的猪只接触过,必须3天后方可准其进入。管理区办公室应建在生产区外或尽量靠近围墙边,使载运物品工作不需进入猪场却可将猪运走或物品送入。许多参观访问的客人可能是传染病的媒介,来往于许多猪场之间的药厂或饲料厂推销员和兽医应禁止入场。对必须参观访问的客人应有基本防疫措施,如提供保护外套、胶鞋并经消毒药水及石英灯消毒,才让其进入。别的猪场的猪只、运输工具、生猪经营商及司机亦为最大之污染源。猪只出售,应由本场工人亲自操作。猪场装载场,位于围墙边缘,生猪经营商及其运载工人不需进入猪场即可将猪运走。使用后,猪舍装载场及工具均须冲洗消毒。5、育猪场的人员 教育猪场工人懂得疾病控制之原则并注意不接近其他猪场,避免肉食带入猪场内。猪肉食物可能含有猪瘟病毒而牛肉也可能藏有口蹄疫病毒。工人进入猪场时须按规定进行。 6、引进猪只隔离检疫 公猪或母猪的更新,应有隔离舍,使新进的猪只隔离检疫3—6周后再合群。农场没有隔离开的孤立猪舍时,可将引进猪饲养于肉猪栏隔壁。隔离期间必须经常观查引进猪只的健康状况和采血测验抗体。公猪也会传染疾病给母猪群,新公猪应严密隔离和抽血检测,人工授精可以防止公猪接触母猪群。然而,有的疾病感染公猪之,亦会传播性病给母猪群。猪场各类猪群应有一个合理的疫病免疫程序,定期疫苗接种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常规免疫计划的猪场经常暴露于猪瘟的侵害尤其是密集养猪区。 7、合理的猪场设计 不同猪龄阶段的猪群,最好分隔一段距离有助于减少传染病的散播。惟一无法分开的是哺乳猪舍,因为母猪和仔猪混在一起,因此,死亡率最高的猪舍便是哺乳猪舍。另一个被忽略的是不同年龄母猪饲养于母猪栏或哺乳猪舍甚至于合并到公猪群栏,可能导致年轻的易感猪群染上了年长猪散播的疾病。 一般猪场配置应把种猪舍设于距出入口最远处,接着依次是母猪栏、分娩舍、离乳仔猪和肥育猪舍,再到装载台。猪舍可事先计划,分段建造。 8、良好的猪场管理 猪场管理不佳会导致许多猪疾病出现。营养不良,过分拥挤,寄生虫感染,疫苗注射,气温变化,怀孕,离乳和猪栏肮脏都是造成应激的因素。应激会造成猪只的免疫力下降而易受病菌感染。冷应激造成初生仔猪下痢和易染大肠杆菌症。冲湿后的分娩栏不但易使仔猪受凉同时也是细菌如大肠杆菌滋生的温床。湿热的环境促使细菌大量繁殖。因此,在母猪产后应保持分娩舍干燥一周,粪便应该用铲取出。事实上有许多场因管理不良造成的仔猪下痢不易控制。白天分娩舍会使母猪产生热应激,晚上却对仔猪产生冷应激。畜舍及管理影响猪只对病原之抵抗力。大猪场内,3—5周龄之离乳仔猪,发生的下痢、肺炎、生长发育不良等,这些都不是单纯的疾病,而是因过分拥挤,饲槽不足,水供应不够,饲料品质差,温度及通风不良所造成。单纯采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猪场管理良好比用药物控制疾病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