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之韵蔬菜生长颂
0 2024-11-15
一、鱼种放养的合理规格:放养鱼种应根据轮捕轮放和最大限度地提高水体生产率的要求,在养成食用鱼符合上市规格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放养鱼种规格,以利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
白鲢:是轮捕轮放的主要品种。150克一200克/尾的大规格鱼种作为早期轮捕的基础,其放养量约占15%。其在水温18℃以上时,强化喂养60-70天可达到550克一600克/尾,即6月至7月初可捕捞上市。在常规养殖条件下,达到上市规格的时间约90天。投放20%的100克/尾中等规格的白鲢,在水质肥沃的情况下,80天左右即可达到上市规格,50克/尾的鱼种是7月底8月初轮捕上市的主体,投放量占65%。
鳙鱼:以浮游动物为主食,生长速度极快,但争食能力较溺,放养规格以100克/尾为宜。
青鱼:放养500克-700克/尾的二龄鱼种,能吃掉池中的大型螺蚌和水生昆虫。既能控制这些底栖动物大量繁殖消耗肥料和氧气,又可减少它们作为宿主传播疾病。
草鱼:放养规格分别为:400克一500克/尾的二龄鱼种20%;300克/尾的40%;100克/尾的20%;另外放养20%尾重30克-5O克的小草鱼,经过一年的饲养,一部分可达到上市规格,未达到上市规格的可用作第二年的鱼种。
鲤鱼:争食能力极强,还有很强的挖掘底泥生物的能力,使池水变浑浊,影响鱼类生长,还损坏池埂,放养规格不宜过大,一般30克-50克/尾即可。
团头鲂:放养规格为50-75克/尾,当年可养成较大个体的商品鱼。
鲫鱼:放养规格在30克/尾左右,既可节省鱼种开支,又能获得较高的鱼产量。
二、鱼种放养的事宜密度:鱼种放养密度过小,单产低,效益差;密度过大,超出水体承受能力,就会造成缺氧死鱼或者鱼的个体瘦小达不到上市规格。
下面介绍几种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放养模式:
高产高效型:亩平投放鱼种1O0-120公斤,鱼种增重6-7倍,增重率提高30%,生产成本降低1O%-l5%,还减少了发病和泛池现象的发生,降低了养殖风险。养殖产量仍可达到600-700公斤/亩。
中产效益型:这种放养模式适宜于新开挖的精养鱼池和投资不足的地方,其特点是养殖产量适中,亩产300-400公斤,但效益甚佳,亩放鱼种50-60公斤,利用鱼种投放少,鱼类生长快,投资较小,饲料和肥料利用率高,便于瞄准市场行情的优势,获得较高效益。
以套养为主的分批放养型:对于大中型水面和鱼种来源困难的地方,这种模式较为适用。冬、春季按计划养殖产量的要求放养30%-40%的鱼种,夏季(6月中)套养余下60%-70%的鱼种。这样既解决了鱼种不足,外购鱼种开支大,成活率低的矛盾,又可将外购鱼种的资金用于饲料、肥料投入,实行强化喂养,使当年套养的火片鱼种大部分达到商品规格。
合理搭配放养比例:鱼种放养搭配比例目前尚无严格规定,从大多数经济效益好的养殖摸式看,以亩产成鱼400公斤为例,其放养搭配比例为:白鲢450尾,35.5公斤;鳙鱼40尾,4公斤;草鱼60-80尾,15-20公斤;鲤鱼20尾,l公斤;团头鲂50尾,2.5公斤;鲫鱼100尾,3公斤;青鱼6--8尾,4公斤。这种放养搭配虽然优质鱼比例不高,但鱼种成本低,投资风险小,养成优质鱼的个体大,增重倍数较高,效益较好。也可将这一模式改为以优质鱼为主,草鱼数量增加到100尾以上,团头鲂增加到l50尾以上,白鲢降至350-400尾。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投入较高,效益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