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智慧农业促进沿淮农民转型发展
126 2024-06-15
小时候,老师讲农业现代化。 那时我就幻想,农业可以像家里的电器一样。 “只需按一下按钮,您就可以拥有一切。” 现在村里基本可以实现。
在美国,一个三口之家种植了数千英亩的玉米和大豆。 每天下午,他们可以在院子里晒太阳、喝咖啡。 他们只要远程控制机器,就能完成播种、灌溉、收割等一整套程序。 这种悠闲舒适的生活曾经是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所向往的。
荷兰农产品出口位居世界第二,年净出口额超过300亿美元。 就农业而言,荷兰和我国有一些共同点。 人均耕地面积0.1公顷。 但其农牧产品以优质高产着称,花卉种子出口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这一切都需要先进农业技术的有力支撑。 荷兰温室建筑面积约1.1亿平方米,占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 主要用于种植花卉和蔬菜,年产值可达12亿美元。
我国传统农业靠天吃饭,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在传统农业的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农作物的种植,还是水产品、畜禽的养殖,生产大多是凭着农民、牧民、渔民的经验和感受。 这不仅造成作业效率低下,肥料、水和化学品浪费严重,而且影响农产品质量。 安全难保障,精准效益最大化也难。
与传统农业生产相比,蔬菜不需要种植在土壤中,甚至不需要自然阳光,但产量却可以是常规种植的3-5倍。 灌溉和施肥不需要人工,而是通过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精确完成,比田间漫灌节水。 70%-80%; 种植空间不限于平面,还可以垂直、立体,节省土地高达80%; 有农药施药的无人机、大棚采摘的机器人,耕地、收割、晒粮、水稻加工全过程实现机械化……智慧农业正在悄然兴起,一场农业科技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智慧农业的概念是由计算机农业、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术语演变而来。 其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云平台三个方面。
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对农业生产要素实施数字化设计、智能控制、精准运营、科学管理,是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农业物联网技术和产品主要利用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和自动控制。 传感技术是采集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繁殖信息; 网络技术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传输; 智能技术是分析动植物的生长和环境条件; 自动控制是基于动物和植物的数据。 生长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整,使其更适合动植物的生长。
稻田利用智能灌溉和无人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 无需在烈日下乘坐水车灌溉田地。 不再需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携带喷雾器来喷洒农药。 现在喷洒的生物制剂比较多,基本上是无害的。 粮食品质和产量大幅提高。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实现节水循环农业。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蘑菇房是“植物工厂”的典型案例,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 蘑菇生产过程中,智能喷灌滴灌系统可实现自动喷淋补水、LED补光、温度高时自动开启空调降温、湿度大时自动启动排气扇除湿高。 蘑菇长得又快又好。
除了种植业,农民也开始运用高科技。 乳品厂对牛的生长实行RFID身份认证,每头牛都可以实现生长管理和产品追溯。 牛身上的传感器还可以识别牛发情或患病,并及时发送到控制中心或农民的手机。 鱼池配备监测水质、水温的传感器,可实现自动增氧、自动投食和生长监测。 日常的养殖过程对外开放,让用户能够真实看到养殖过程,获得对品质的信心。 村里的鸡舍、猪舍也实现了现代化。 农民可以通过物联网自动喂食、喂水、自动清理粪便,并对鸡舍内的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让鸡、猪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有肉有蛋。 质量自然就更好了。
智慧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在“质”上下功夫
所谓质量,是指计算机技术与农业业务的结合程度。 关键是如何将农业信息技术嵌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成为农业生产的要素之一,让农业生产像种子、化肥、农药一样,能够脱离出来,真正发挥作用。发挥平台服务的作用。 农业大数据未来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大数据结构是否规范、数据来源是否可靠、大数据量能否得到保证。
数据产生知识,知识产生智慧。 实时农业传感器数据是智慧农业的基础。 与其他标准化智慧产业不同,农场种植的农作物、种植习惯、土壤质量和环境差异很大。 需要定制合适的方案并安装智能设备,然后把一切交给机器。
目前,在农业领域,还无法像银行系统、阿里巴巴购物系统那样存储海量、标准化的大数据,这是农业必须努力追赶的地方。
在设备方面,低成本、易用、可靠的物联网传感设备和控制设备是智慧农业广泛应用和普及的关键。 农民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匹配服务器、传感器、高光谱仪等。 一亩地的改造成本约为4万至5万元。 从目前的智慧农场来看,大多种植中药材、反季节作物、特色区域作物等高附加值作物。 这些植物相对娇嫩,对环境要求较高,需要智能设备对其进行监测和控制。 控制。
未来,我国农业大数据必须在基础研究、海量数据、精准预测上下功夫。 存在的技术不成熟、大厂商准入少、缺乏模式、规范、政策等问题,必须通过技术、商业模式、产品来解决。 产学研将强强联手,共同建设和完善农业物联网大数据,推动农业现代化。 使农业作业更加便捷、科学,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