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铎紧抓核心育种群 打造生猪育种中国芯

本站原创 2024-05-30 09:33:00

猪粮安天下,良种铸基石!良种一直是保障我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升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生猪种质资源保护问题备受关注,生猪种质资源“重引进、轻选育”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加快生猪自主育种步伐,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已成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对此,陕西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孙世铎不断研究探索良种繁育体系的重建、优化和提升,助力生猪育种从“引进吸收、改良提升”向“创新追赶、自主选育”方向转变。8月4日上午,记者见到孙世铎时,他正为生猪育种推广工作忙得脚不沾地。“我们从1988年就着手培育‘SX长白猪新品系’,利用瑞士、匈牙利等国引进的‘老三系’长白猪与‘新丹系’组成8公40母选育基础群。但是从国外引进的‘老三系’长白猪,常由于‘水土不服’发生肢蹄病、子宫内膜炎等,淘汰率达到20%以上,加之‘老三系’长白猪品种长得慢,体型也比较差。”孙世铎告诉记者,为了改善引进的品种,2009年,科研团队对西北地区八眉猪、汉江黑猪、互助猪等品种的生态条件和培育背景进行系统研究,历经10余年,最终育成了符合陕西地区生态条件的繁殖能力高、适应性强、杂交效果明显的新品系——“陕西SX长白猪新品系”。目前,其在陕西、甘肃和新疆都有大量分布,已成为养殖户外种猪改良地方品种、提高养猪效益的理想类型。一方面是主流商业化猪种性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另一方面是我国地方猪种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在孙世铎看来,除了不断革新引进选育品系,中国本土猪种质资源保护和进一步选育也是当代人的重要使命与必答考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关中黑猪是陕西省当家品种,由于肉质好、抗逆性和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咸阳、西安和宝鸡等地,但是该品种繁殖性能、生长速度等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孙世铎说,2014年左右,团队开始以丹系大白猪为父本、关中黑猪为母本,采用杂交选育技术与全基因组选择等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开展优质高繁秦川黑猪新品种培育工作。预计2026年,核心基础猪群达到300头以上,基础母猪群达到1200头,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种猪和商品猪达2.5万头。“我国是世界上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第一大国,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业乃至农业的支柱产业,而种猪又是生猪产业的‘芯片’。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认为只有把民族种业做强,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不断进行遗传改良、持续提升种猪性能,才能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畜禽安全。”孙世铎感慨道。 全媒体记者 吴凡

上一篇:农业科普片如何制作
下一篇:安康恒口镇庆丰村桑葚进入成熟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