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亩这个农民不简单
57 2024-05-29
智慧农业“超级大棚”内景
口感绵软,滋味浓郁,恰似儿时老番茄的味道。当下,成都、昆明等城市的盒马超市内,一款名为“老味道”的粉皮番茄常被消费者“宠爱”。鲜为人知的是,这些番茄皆源自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它们的主要栽种者并非普通农民,而是由电脑终端和物联网等组成的“智慧大脑”。
“番茄工厂”产量是传统种植5至7倍
6月14日,眉山市东坡区户外温度已飙升至35℃,但当地西南智慧农业产业园的智能温室大棚内,却让人丝毫不觉炎热。
放眼远眺,一行行高架栽培设施上,红黄错落的番茄长势喜人,工人们置身其中,忙着盘头、绕蔓,这里俨然是一个“番茄工厂”。
“大棚的常年温度维持在20~26℃,是最适宜番茄生长的温度。”西南智慧农业项目计划部负责人潘聪告诉币笔者,这个智能温室大棚占地约112.8亩,里面种植了大约21万株番茄。其间,每一株番茄苗都可以持续生长近9个月,较传统种植生产周期大大延长。“通常,我们从前一年9月上中旬定植,当年11月底、12月初采摘,可一直持续采到次年7月、8月。”
“超长”的生长周期,为充足的产量奠定基础。“我们的番茄基本上每长3片叶子,结一次果。算下来,整个大棚内的单日平均采摘量约为15吨左右,春节高峰期单日可达20吨左右。”按照一次定植,持续采摘9个多月算,这里的番茄有更长的生长周期,棚内每窝番茄可持续长到17米。平均每平方米番茄产量可达75公斤,是传统种植的5~7倍。
“智脑”控制 大数据助力科学种田
那为何棚内的番茄苗可以超长“待机”呢?原因在该智能温室大棚内,有一个电脑控制室,这是整个大棚的“中央智脑”。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棚内的温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一系列环境指标,而这些数据由分布在大棚内2000多个传感器采集传输,“智脑”则预设番茄最佳生长参数,根据采集数据自动控制棚内的灌溉系统、帘幕系统、水雾系统等,进而对棚内的温度、光照、水肥等进行调节,营造最佳生长环境。
“通过这套系统,可对番茄的生产全过程进行智能感知、分析和决策,从而实现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牟万洪说,适宜的生长环境,使这里的番茄无论大小,其口感、色泽、营养成分都大同小异,从而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大棚内的科技元素还不止这些,这里种番茄不用土栽,而是吃“营养餐”。一枝枝番茄苗被插在配备了滴管设备的椰糠条内,然后通过“智脑”远程控制水肥,进行调比合益的营养输送。棚内还有数十箱熊蜂,通过生物授粉,避免过度施用农药,从而做到即摘即食、绿色无污染。
在大棚旁,还建有气调贮藏库和智能化包装生产线。“番茄摘下来几分钟后,我们就立即进行智能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一些不需要马上发的货品则可以放入气调库,以确保新鲜度和好口感。”潘聪说。(刘佳)
编辑:牛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