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大王高大辛科技兴农跟上时代的脚步

本站原创 2024-05-15 07:16:00

 

 

 

 

“科技兴农,跟上时代的脚步。”——高大辛

夏日炎炎,麦田尽收,新稼入土。田间地头的劳作比天气更火热。

高大辛站在田边,正指导农机新手熟悉无人驾驶收割机的操作系统。国字脸,浓眉,大眼睛,肤色黝黑,一条汗巾自肩头垂下,今年42岁的高大辛是密云向阳农机合作社经理,不仅农机开得好,还懂经营,会管理,爱琢磨新技术。

在来到向阳农机合作社之前,高大辛对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这些大家伙并不了解。虽出身农民家庭,但家里田地面积不大,很少用得上机械耕种。从学校毕业后,他先在密云经济开发区总公司工作,在物业公司任管理岗位。

2004年,高大辛与妻子喜结连理,他的老丈人陈向阳正是向阳农机合作社的创始人。彼时,陈向阳还是单打独斗的个体户,靠着自身过硬的技术和多年累积的好口碑,成为京郊首屈一指的农机大户。2005年,在区镇各部门的支持下,向阳农机合作社成立,吸纳百余位社员抱团发展。在老丈人极力邀请下,高大辛辞掉工作,投身农机事业。

干一行,就得琢磨一行。虽是半路出家,高大辛却不气馁,从最基础的开拖拉机学起,不断向老师傅们请教经验。很快,从30马力的小型拖拉机,到220马力的“大家伙”,他都会开会用。“哪台机器缺人,我立马就能顶上。”高大辛说。摸清门道后,高大辛更爱上了这些田野里的“变形金刚”。一有时间,他总要到处转转,看看哪家农机合作社又添了新玩意儿,哪家厂商出了啥新品。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不断更新,田野里的农业机械越来越“聪明”。联合收割机能够直接留下麦粒,将混在其中的杂草自动打碎抛出;播种机在前行的同时松软土地,均匀地播撒玉米种子;喷灌机使浇水、施肥等环节变得更省时省力。早在2015年,高大辛率先在合作社引进16台无人驾驶拖拉机投入春耕生产,不仅可以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还增加有效耕地面积5%以上。如今更是每台农机都装上了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农机在田间跑,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一键远程控制启停,还能从数据上统计农机动态、分析农机使用效率、作业农机分布等,形成作业大数据。

有想法、敢尝鲜。高大辛推动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在这里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又陆续增加了指针型喷灌设备、农田小气候监测站、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研究。多种创新技术的应用,让农机作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科技兴农,跟上时代的脚步。”高大辛说。

光在农机上做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在农业种植行业,农业机械的优势就是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种植。种什么?高大辛的心里有一本经济账。目前合作社共流转了8000余亩基本农田,有水源条件的2000亩农田进行小麦和玉米两茬种植,其余地块按照土壤条件细分,因地制宜地种植大豆、玉米、红薯等。按一年时间算,粮食总产量能达到1350万斤,每亩的纯利润超过150元。此外,还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租赁1万亩土地种植牧草,播种、收获全过程机械化作业。与此同时,老本行农机服务的业务也在不断拓展,订单范围由密云、顺义、怀柔等8个区拓展到天津武清,河北沽源、定州,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山西大同等地。在多元经营的模式下,合作社每年可实现经营总收入超过2100万元,成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样本。多年来屡获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科技示范基地、北京市模范集体等称号。

从农机大王到合作社经理,高大辛的角色不断变换,但一直没有离开土地。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像他这样肯吃苦、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力量。

 

 

 

 

上一篇:农业学术报告金危危教授探究玉米驯化和适应过
下一篇:厉害了农机上没有驾驶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