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科协代表发言王荣江做好农业科普工作发现
71 2024-05-10
内容提要: 本项目针对我国绿豆生产中豆象、叶斑病发生严重等问题,广泛搜集引进国内外绿豆资源,评选特异资源,确定骨干亲本;培育抗豆象、抗叶斑病、高产、广适新品种,提供科研和生产应用。构建了首套中国绿豆核心种质,挖掘出TC1966、V2709等在我国绿豆中缺乏的抗豆象、抗叶斑病基因资源,填补了我国绿豆抗性基因空白,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绿豆育种主要病虫害抗性材料严重匮乏的问题。创立了我国首例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绿豆抗性育种技术体系,明确了抗豆象特性遗传规律,绘制出国内外标记最多、密度最高的绿豆遗传图谱,完成了抗豆象基因Br的精细定位,建立了抗豆象育种与评价技术体系,加快了育种进程。利用创新的抗性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出中绿3号、中绿4号、中绿5号等集高产、高抗豆象或抗叶斑病、广适性于一体的新品种,解决了我国绿豆品种产量低、抗豆象和抗叶斑病差、适应范围狭窄等问题,并降低了生产和劳动成本,减轻了因打药和熏蒸造成的产品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问题。研制出与新品种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解决了绿豆生产技术落后等问题,研究集成新品种麦后复播、间作套种、旱区地膜覆盖等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创造出麦后复播绿豆亩产243.7公斤、林-豆套种绿豆亩产122.5公斤、蔗-豆套种绿豆亩产102.7公斤、旱地种植绿豆亩产241.7公斤等高产记录。利用鉴定出的优异基因资源,培育出一批适宜不同产区种植、各具特色的新品种,向国内13家育种单位提供优良亲本材料66份,培育出30多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鉴)定新品种。仅中绿3号、中绿4号、中绿5号就遍及全国29个省份,种植覆盖率达到5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在18个省份累计种植1204.3万亩,增产1.94亿公斤,增收超过20亿元。同时,通过本项目实施还研制出相关行业和地方标准5项,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培养研究生20余名。本成果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在同类研究中,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获2014-2015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