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赞2022科普中国候选团队 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

本站原创 2024-05-04 13:38:00

 

团队负责人:李顺国

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科普团队依托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成立,现有科普人员35人,其中高级职称27人,专业涉及品种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植物保护、产后加工、产业经济、粟文化领域等。粟类作物科普团队负责人为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会长李顺国研究员,现任河北省农林科学研谷子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一层次人选,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2年以来,团队针对新型经营主体、农技推广人员、大中小学生、消费者等社会大众,联合光明网、河北科技大学、太行大街小学、长城新媒体等单位举办了系列线上、线下研学体验、专家讲座、科普直播活动,其中2022年科普平台线下接待民众达10000人次,其中大中小学生达到300人次以上;线上科普直播受众量达到420万人次,受众量和传播量创历史新高,打造了全国粟类作物科普基地品牌,为普及五谷杂粮历史、文化和营养知识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统筹资源,打造全国粟类作物科普平台

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依托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自获得中国科协认定的“十四五全国科普基地”以来,整合各类资源,积极统筹资金打造了包含显微镜实验室、植物培养间、科技成果展室、五谷杂粮体验展示田、磁山博物馆中国粟文化展厅等内容的全国粟类作物科普平台。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办公区建立了谷子、糜子、高粱、薏苡、大豆、花生、玉米、藜麦等8种作物40个品种的五谷杂粮科普体验展示田,总面积为5亩。在粟类作物起源地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与磁山文化博物馆合作,在磁山博物馆三楼建立了1000平方米中国粟文化展馆,主要内容包含粟类作物起源、进化、传播、历史、文化、营养以及国内外分布分布、国内外产业现状等。正在建设磁山文化研学粟米脱粒体验区,针对中小学生建设包含粟谷植物景观、模拟种植过程、粟米脱粒体验等内容的科普、研学、体验区。依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科研设施,规划了针对大中小学生科普的显微镜实验室、植物培养间、科技成果展室,为普及粟类作物科学技术提供平台。

二、与学校合作,开展学生科普工作取得新成效

与河北科技大学、太行大街小学等学校签署了共建杂粮科普基地协议,张婷、刘佳、崔纪菡、李志勇、赵宇等5名同志被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针对学生校外实践需求开展了多次田间体验、田间研学、实验室研学、室内科普报告等科普活动。依托粟类作物科普平台,五谷杂粮体验田从播种、除草、中期、收获等环节,分别组织太行大街小学、河北科技大学学生田间体验、研学等科普活动。本年度依托科普平台组织线下学生研学、科普活动9次,学生达到300人次以上。2022年8月18,科普团队联合长城新媒体开展“不一样的劳动课题”,来自石家庄广安大街小学等学生分成白、红两队,开展亲身体验和PK活动,活动分为“识别杂粮、杂粮问答、杂粮收获、摘豆比拼、搬运粮食”等,通过亲身体验、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认知和理念。在室内科普讲座方面,5月25日张婷副研究员以“让每一颗种子发出生命的力量”为题为太行大街小学100多名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课,从谷子全生命周期以及历史、文化等环节对学生全方位科普。

三、积极开展线上科普活动,受众量创新高

在线上积极组织全国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主管负责人、社会大众开展科学普及活动。2022年5月25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科普团队在线组织了“新形势下杂粮作物的发展与机遇”科普报告会,会议邀请刁现民研究员、张新明研究员两位专家分别就 “古老作物谷子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和“新种子法解读做了”报告。报告会通过科普中国、科创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和中国知网同步直播,中国作物学会会员、各省作物学会、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团队成员、有关各省种子站和新型经营主体部分种业公司及相关人员近超过1.7万人通过多平台观看报告会。6月24日科普团队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组织 “粟说一粒小米的故事”科普直播通过光明网PC端、光明网WAP端、光明网一直播三个平台推送,整体浏览量达425.2万人次,创科普活动受众量新高,直播加速了国人对小米的起源进化、品种培育、耕作栽培、食品加工、营养保健等知识的深层次认识,对促进小米消费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上一篇:公共管理教研室参加首届农业科教管理创新学术
下一篇:典赞2022科普中国候选团队 山东省作物研究所科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