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助力农民增收
150 2024-04-28
濮阳县发挥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示范县的优势,高标准建设农业服务中心。 以全流程机械化为引领,濮阳县采取“农机服务窗口+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整合农业、农机、供销等部门资源,为农民和各类农机化企业提供服务。集“种植、种植、管理、采收、烘干、储藏、销售”为一体的一站式农业社会服务的经营实体。 目前已集成各类农机具16228台,配备专业技术人员1245人,每年为40万余亩耕地提供社会化服务。
1、整合要素资源,形成合力,服务农民
濮阳县立足更好服务当地农民,聚焦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服务,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实现多种资源一体化开发如农业机械、农业技术、农资等。 一是统一整合农机资源。 通过市场化运作,将分布在全县各地的农机销售服务网点融入中心,同时将农机服务窗口前移,全面咨询、办证、车辆检验、补贴等8个该中心设有农机报废处理、报废更新等。 服务窗口,“一站式”办理所有农机业务。 2022年,新登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787台,新发放或补发拖拉机驾驶证237份,办理农机补贴463份,惠及农户460户。 二是统一整合农业投入渠道。 在农业农村、供销等部门有序组织指导下,选择10家规模较大的农业投入品经营合作社落户中心,打造可靠的农业投入品集聚地。 利用供销社完善的流通渠道,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模式,为农民提供送货到田的业务,降低农民采购农资的成本。 三是统一服务信息集成。 随着农机、农资的聚集,更多的农业技术、信息、金融等资源逐渐向中心聚集。 2022年11月,拥有31家经营主体的濮阳绿色发展联盟将正式落户中心,为农民开展绿色农业发展。 规划设计、技术信息支持和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展了中心的农业服务功能。
2、拓展托管模式,实现土地规模化管理
3、创新种植模式,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濮阳县结合农村农业资源特点,探索土地种植新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效益,努力实现农业特色发展和资源利用最大化。 一是推广条带复合种植。 引进大豆玉米种肥同步播种机,大力推广大豆玉米条播“2+4”模式,实现种植作业全程机械化。 全县大豆、玉米条带复合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 农业广播学校郭春生校长牵头成立技术指导组,对条带复合种植户进行品种选择、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系统培训。 去年,全县大豆平均亩产246公斤,玉米平均亩产1200公斤,实现亩增产100多公斤,亩增收入700元左右。 二是发展订单农业。 濮阳县旨在将农业服务中心打造成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连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平台。 大力推广“企业+农户”订单农业种植模式,引导农民与农产品收购公司签订产销协议,拓宽农民致富渠道。 徐镇镇依托家家宜米业,大力发展订单种植模式。 水稻产销协议维持在25万亩。 周边稻农年增收2000万元,惠及3万多名稻农。
四、加强技能培训,培养农业人才队伍
濮阳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利用当地师资、技术、设备、场地等资源,利用淡季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为乡村振兴、为农村和农民输送人才。 一是搭建交流平台。 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资源整合作用,搭建农业发展联盟、农业合作社等平台,通过示范,培养一批懂技术、善业务、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经验交流。 实施特色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计划,从农业地方专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种植养殖专家中聘请特种农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二是做好跟踪技术服务。 成立濮阳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专家委员会和行业专家组,组织农业、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业生产关键节点的农民提供技术指导。 三是开展种植技能培训。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以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种植为重点,围绕耕、种、管、收四个环节,开展深耕深播、精准播种、智能施肥、精准施肥。在施肥、高效植保、低损失收获、粮食烘干等先进农业技术培训方面,近两年培训7000余人次,其中121人获得“优质农民”称号取得“中专毕业证书”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