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西涅果夫斯卡娅院士到访问交流
168 2024-04-21
2024年发布,这份对三农工作的指导文件中,多处关键内容对如何护航“土特产”发展给出明确要求。比如,“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要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 2023年土特产成为三农领域的热门词汇,所谓“土特产”是来源于特定区域、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农特产品或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产品,是农特产品及加工产品中已经形成品牌的产品。针对2024年关于“土特产”的新提法,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来自电商和保险领域的专家学者。 赵俊晔:土特产走出“深闺”离不开网络销路 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对此,中国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晔表示,要让土特产真正走出“深闺”,不仅要靠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文化内涵,更要依靠现代化、网络化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手段。 赵俊晔在实际调研中发现,近几年,直播与电商加快双向融合,直播电商规模快速扩大,已经成为活跃、助力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但从前期的调研结果来看,县域农村直播电商的发展也普遍存在专业团队缺乏、供应链保障能力弱、基础条件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 赵俊晔认为,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通过优化农村直播发展环境,配备专业化设施设备,打造本地化的电商运营团队,能够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加速直播在乡村“下沉”,带动和促进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随着各地乡村特色产业茁壮成长,“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但也有许多土特产“藏在深闺人未识”。2023年底,通过网络平台的“农业大摸底”,许多“宝藏土特产”让众多网友眼前一亮,心向往之。如何让更多的宝藏土特产从寂寂无名到有口皆碑,从偏远的“酒巷”走向消费者的餐桌,既能更好地对接和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也能让农民的辛勤付出得到回报。 为解决这个问题,赵俊晔提到,今年的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要让土特产真正走出“深闺”,不仅要靠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文化内涵,更要依靠现代化、网络化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手段,减少生产端与消费端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拓展市场空间,提升产品价值。让土特产插上数字化的翅膀,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题中之义,也是农民富裕的重要途径。 张峭:鼓励给“土特产”上保险,新提法利好地方特色产业 今年的提到“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原主任、首席科学家张峭表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获得了快速发展,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特色农产品保险的标的数量从2018年的250余种提高到目前的近500种,除奖补外,许多省和县市也利用本级财政自行开展本区域内特色农产品保险的奖补,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的保费规模占比已从2018年的20%提高到2023年的37%。”在张峭看来,今年提出“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将会进一步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进而有利于地方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而地方特色产业大多是地方富民产业,对于提高农民收入、防止规模性返贫、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张峭说,与粮、棉、油、糖、猪等这些重要或大宗农产品保险相比较,菜、果、茶等地方土特产保险,品种多、数量少、价值高、风险大,而这些特色农产品保险没有纳入保费补贴科目,即使得到中央或地方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其保费补贴比例也相对较少且不稳定,如对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保险保费补贴比例在中西部地区是45%,而中央对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比例只有35%。此外,中央对地方特色农产品以奖代补险种保障程度较低,如地方特色农产品以奖代补险种的保险金额要求原则上不超过其物化成本,而三大粮食作物保险金额可以是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障程度要高得多。 张峭建议,聚焦“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关注区域特色明显、产业规模较大、经济效益可观、市场竞争力突出的特色品种,扩大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障范围,做好“土特产”保险保障新文章。同时,重点关注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实施东西部差异化的奖补比例,形成“一县一业”的保费奖补清单。另外,需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生产风险评估、精准定价和费率动态调整,保障特色农产品保险可持续发展。 (单位: 中国农业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