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种子质量控制与保障体系线上研修班开
81 2024-04-20
——市农科院、市柑研所开展产业扶贫、服务全市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纪实
“蜀汉江陵千树桔”,柑橘是深深烙印在宜昌血脉里的,前有楚国文人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后有诗圣杜甫“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再到“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长江连蜀楚,万派泻东南……夜衙鸣晚鼓,待客荐霜柑”,柑橘作为宜昌市第一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溯源历史达二千年之久,她伴随着宜昌的成长,见证着宜昌的发展,也将为宜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涂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蜜桔:打通安梓溪致富路
安梓溪村,隶属于点军区土城乡,是省级重点贫困村,耕地面积1914亩,平均海拔320米,共381户974人,在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仅2950元。
与此同时,安梓溪村拥有着2000亩柑橘,几乎家家都有橘田,户户都出柑农,但由于思想不解放、视野不开阔,橘园老化、品种结构单一、销售渠道不畅,“抱着金饭碗过穷日子”成为了真实写照。
为了破解产业发展难题,2015年,市柑桔科学研究所、点军农林水局帮助点军区车溪人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开展200亩“安梓溪柑桔精品园”建设,精品橘园建成后,柑桔平均亩产稳定达到2000公斤以上,亩产值2000元以上。优质果率达到85%以上、亩增收入300元以上,122户柑农(其中贫困户48户)受益。
路子走对了,接下来就是要协力同心加油奔,“冲锋队”变成“护橘团”,市农科院果树团队也加入到柑橘产业扶贫队伍。2019年7月,市农科院到安梓溪村开展产业扶贫对接,同年9月,市农科院邀请安梓溪村干部及扶贫工作队到院柑橘品种资源圃及展示园参观交流,实地察看柑橘新品种、了解栽培要点和品种特性,深入交流探讨安梓溪村柑橘品改规划。今年3月,按照品改规划,市农科院向安梓溪村提供了包括爱媛、九月红在内的15210株柑橘容器大苗,分发给262户(贫困户35户),给250亩柑橘园换上“新血液”。
“市农科院会竭尽所能地,帮助安梓溪村在品种结构调整上力争做精做细,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在产业提质增效上力推绿色高效,打造标准化精品果园,在新业态培育上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将齐心协力,集聚多方力量,把安梓溪村的柑橘做大做强,让村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市农科院院长胡光灿表示。
蜜柚:架筑泉水村幸福桥
泉水村隶属于点军区联棚乡,也是省级重点贫困村,耕地2468亩,山林896.07公顷、13441.05亩,傍长岭河而居,以丘陵山地为主,土地肥沃。
与安梓溪村情况相似的是,泉水村主导产业以橘、柚为主,其中蜜柚1512亩,但由于果园老龄化、农民种植管理水平不高,导致蜜柚品质不佳,进而影响销售价格和农民收入。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蜜柚品质是关键,生产技术是保障!为助力该村蜜柚产业的健康发展,市农科院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产业扶贫种什么·农科院专家如是说》小册子,分发给泉水村在内的243个贫困村,介绍柑橘品改主推品种及关键技术,引导贫困村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配套良法。
市农科院副院长廖文月、科技人员谌丹丹前往该村进行技术指导,果农胡廷海向市农科院副院长廖文月求助蜜柚产量不高、口味不甜的问题,得到科学施肥的点拨,村民赵春芳听取蜜柚整形修剪办法,找到了自家蜜柚产量低的原因...通过培训带动,村民种植蜜柚的水平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成了种植蜜柚的“土专家”。
截止目前,泉水村蜜柚年产量约200万斤,产值近400万元,成为全市闻名的“蜜柚一村一品”村。泉水村赵飞华说,“按照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到2022年,我村‘一村一品’人均纯收每年可增收2000元,人均纯收入可增加至6000元”。
椪柑:托起赵家湾村小康梦
赵家湾村隶属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是长阳县高贫困发生率村之一,现有贫困户203户648人,综合贫困率13.8%。地势险恶,山大人稀,海拔跨越大,从216米至1462米,村民散居在高山大岭中,整体脱贫致富难度很大。
该村海拔跨越形成的立体气候,给多种经济作物生长提供了条件,也带来了挑战,适宜的海拔区域,地势高,温差大,光照好,椪柑果实品质优,非适宜海拔区域,椪柑果实品质差。为了确定适宜种植的海拔区域,市农科院作为省柑橘体系宜昌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联合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长阳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专家,开展椪柑优势海拔区探索,通过两年的试验分析,探索出了适宜种植的海拔区域,为针对不同海拔区段制定不同的生产措施提供了依据。
生产“大方向”解决了,但“老顽疾”却仍困扰着柑农,椪柑的褐斑病在赵家湾村发生了十多年,危害和扩散逐年严重,影响着椪柑产量和品质,成了椪柑种植过程中的“棘手病”。
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市柑桔科学研究所、长阳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长阳柑橘研究所在多个椪柑种植生产地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病理实验和防控措施研究,形成了绿色高效的防控措施,“如今,在清江椪柑种植生产地,柑橘褐斑病已经得到成功控制,防治效果明显,果农的种植积极性更高了,果品品质更优了,果树园田更美了”《长阳新闻》如是报道。截止目前,赵家湾村发展了椪柑3000余亩,技术护航实现年产值3500万元。
除了提质还有增效,受自然成熟时节的影响,农产品销售淡旺季十分明显,“柑橘大量上市的时节主要集中11、12月份,避开这一高峰上市时节的品种“岩溪晚芦”-晚熟的椪柑芽变优系,市场上很少,价格能够保证”这是长阳椪柑种植户李长藻的真实体会。为紧跟市场导向,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市农科院联合省市各级专家制定省级地方标准《晚熟椪柑》、《晚熟椪柑生产技术规程》,给长阳清江流域贫困地区提供晚熟椪柑产业发展方案和种植技术依循,评审专家组认定,按照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可实现年平均种植效益每亩2万元以上。目前,赵家湾村的岩溪晚芦种植面积为300亩,品质较一般、产量也不理想,亩收益为4000元,按照标准化种植后,预计每年可增收节支100万元以上。
“安梓溪村”、“泉水村”、“赵家湾村”,只是市农科院、市柑研所等带动产业扶贫、服务全市柑橘产业的一个个缩影,近年来,市农科院、市柑研所深化关键技术攻关,强化优良种苗繁育,细化生产技术推广,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争取社会各界对柑橘产业的支持,2019年全市柑橘种植面积207.2万亩,产值140亿元,实现2008年以来的“十一连增”。
“碧玉枝柯柑橘林,开花结子自成金”,柑橘是宜昌人民的“甜蜜果”,也是山区百姓脱贫致富的“黄金果”。疫情之后,橘花盛开,全面小康的总攻号角声吹响,宜昌柑橘产业也会在多方努力下,品牌越来越响,品质越来越优,产值越来越高,绘就脱贫攻坚的美丽画卷!(作者:吕敏、王娇、陈玉、谌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