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经所妇委会组织女职工座谈会和三八节专题活
72 2024-04-13
南方都市报记者 宋凌艳 北京 7月26日,教育部举行第九次“教育十年”“1+1”系列采访,介绍直属高校定点帮扶从扶贫到农村的情况振兴近十年工作。 教育部科技信息化司司长雷超子在会上介绍,教育部印发《高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 ” 2018年。创新优势为乡村产业发展和产业振兴提供技术支撑、成果供给和人才支撑。
雷朝子介绍,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高校在农业农村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6项。 例如,在前沿科技方面,天津大学科研团队实现了微生物底盘高效合成生物农药品种,从根本上解决了农药原料来源有限、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基因编辑器,为我国种业振兴提供了核心关键技术支撑。 在交叉融合方面,南京农业大学组建了农学与合成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团队,提前布局“细胞培养肉”前沿研究。 2019年11月,利用动物干细胞生产研发出中国首个肌肉干细胞培养肉。 .
与此同时,高校也在努力破解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技术瓶颈。 五年来,高校围绕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重大需求,着力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的开发与应用,旨在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农业“卡脖子”,在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气候智能型农业等领域。 扶持成效显着,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例如,浙江大学余景权院士团队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和系统实施方面引领技术创新,并在全国迅速应用和推广; 生物天然气消化生产基地总投资10.44亿元,将作为国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的样本向全国推广。
此外,各高校还建立了500多个技术转移中心和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打通转移转化渠道,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转移转化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成果1.8万余项,创造经济效益710余亿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例如,在主食方面,吉林大学的耐盐碱稻“吉大6号”、“吉大7号”、“吉大158号”已推广面积超过800万户。亩,增产4亿公斤,农民增收12亿元。 在经济作物方面,华中农业大学在长江流域湖北油菜主产区累计推广优质油菜1.5亿亩,在西北地区推广小麦后饲用油菜150万亩和东北地区。 仅饲料一项,就增加农民收入4.5亿元; 东北农业大学东农系列大豆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000万亩,占黑龙江省大豆面积的1/10,创造经济效益20余亿元,为农民增收3亿元。
蔬菜方面,厦大新型胡萝卜试验成功,亩产13000多斤,亩增收4000多元,种植成本大大降低,仅每亩800元,比进口种子价格低73%。 在畜牧业方面,广西大学科研团队指导全区453家规模化牛羊企业通过生态养殖认证,指导帮助全区54个贫困县开展牛品种改良。 良种牛69.69万头,生产杂交牛48.82万头。 1万头,增加群众收入19.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