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油菜花开一场关乎

本站原创 2024-04-12 08:07:00

从西南到东北,从深山到平原,从初春到盛夏,一朵开遍中国的油菜花,正在织成乡土中国的诗和远方,金黄的田野,仿佛农耕文明的奇观,吸引了无数人走近自然,走进农业生产。

农民们司空见惯的油菜,为何成了乡村旅游的热点?油菜花经济的火热,又给农民和乡村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新京报记者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料所油菜遗传育种团队首席专家王汉中,他表示,“推动油菜花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成为乡村振兴、农民富裕的新产业,另一方面也是保障我国油料安全的重要途径。”

 

3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在湖北恩施考察油菜薹长势。受访者供图

 

油菜花成热点,是偶然也是必然

新京报: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但油菜花、油菜薹等引领的新产业、新业态兴起不久,能否简单介绍油菜作为乡村产业重要支撑的这一过程?油菜的哪些特色,让它在乡村振兴中,成为了新产业的重要支撑?

王汉中:油菜是我国的传统作物,有非常悠久的种植历史,尤其在南方地区,有很多传统的油菜种植区。但为什么它会在今天成为旅游的热点呢?这首先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密切相关,在过去温饱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很少有人会追寻这些乡村美景,即便有,也只是少数,当地也不会刻意去打造。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日渐迫切,自然而然想要在日常生活之外,去追寻诗和远方。尤其是刚刚度过了漫长的冬天,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自然希望去野外、去大自然里感受春天的气息。而油菜花,恰恰是春天第一朵大面积开放的花,契合了人们对野外美景的需求,自然就成了许多人选择的对象。同时,油菜花本身就是非常美的,盛花期的时候,金灿灿一片,和绿色的自然风景相映成趣,尤其是的花海,非常震撼。

新京报:在很多地方,油菜花旅游催生了新的乡村农旅业态,能简单介绍下油菜花的分布、业态的特点吗?

王汉中:油菜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广的作物,在我国南北很多地方都可以种植,比如南方地区,大部分是冬油菜,北方有一些短生育期的春油菜。不过,这样的景象在不断改变,比如我们在最南的广西北海,已经成功种植了油菜,在最北方的北亚地区,我们目前也在合作种植油菜。在北方,油菜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比如在京津冀,目前已经可以种植一些强冬性油菜,在山东东营、江苏东台等地的盐碱地上,我们也培育了一些耐盐碱的油菜品种,目前表现很好。从业态上来看,农文旅结合,使得油菜产业的链条不断扩大,在很多地方,油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油料作物,还兼具旅游、文化等多种功能,由此打造的农文旅新产业、新业态,受到很多地方重视,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也为农民带来了更多收入。

 

科技改变生活,也改变传统农业

新京报:在油菜经济发展中,现代科技起了哪些作用?能否介绍一下如富硒油菜薹、彩色油菜等方面的科研过程和成果?

王汉中:从农业产业的角度看,过去六十年中,油菜的单产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基本上翻了两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种植的还是本土的白菜型油菜,上世纪八十年始普遍种植引进的甘蓝型油菜,再后来出现了双低高产的油菜。目前,双低高产油菜可以达到每亩600斤甚至700斤,而普遍的大田生产中,超过300斤已经很常见,含油量最高的则超过50%。从健康角度看,油菜是大宗油料作物中脂肪酸组成最合理的,这方面有许多相关的研究。和其他大宗油料作物相比,油菜的饱和脂肪酸更低,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更高。当前,我们还研发出更好的榨油技术,比如通过微波加工、低温压榨、物理精炼等技术,可以最大程度保存菜籽油中的有益成分,充分发挥菜籽油抗氧化、抗衰老、调节血脂、维护视觉等方面的功能。

新京报:你和团队研发的富硒油菜薹备受关注,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王汉中:硒具有抗癌、护肝、守护心血管、明亮眼睛、增强生殖能力等多重功能,是全球公认的重要的必需生命元素。但同时,硒是一种稀缺资源,通过食物补充是最好的方法,但由于绿色富硒耕地占比很少,导致人类硒营养隐性饥饿问题十分严重。怎样才能足量补硒呢?在研究中,我们的团队发现,油菜有一种“硒富集”“硒高效”的现象,或者说是能力。在没有达到富硒水平的非富硒土壤中,油菜也具有很好的聚集硒的能力,即在非富硒土壤也可以种出富硒油菜。这是非常珍贵的特点,更有趣的是,油菜中的硒,相当一部分是一种名为“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硒态。这是已报道的抗癌效果最好、又没有副作用的硒形态。我们正是利用油菜硒高效的特点,培育出了全球首个硒高效农作物新品种,“硒滋圆1号”,后来又培育出“硒滋圆2号”,在风味、保健等方面效果更好。

 

助力乡村振兴,让美景成为产业

新京报:随着油菜花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开始重视和开发油菜花产业,在你的经历中,有没有这样的案例?

王汉中:种植油菜的地方,很多是相对偏远、贫瘠的地区,比如一些山区。在那里,除了作为食用油外,油菜还有很多功能,比如景观功能,山区往往风景非常好,生态条件优越,种一点油菜,结合美丽的风景,就可以发展农文旅产业。同时,还可以结合高营养的菜肴产品、菜薹产品、蜂蜜产品、花粉产品等,实现更好的效益,比如富硒油菜品种,可以产出富硒油菜薹、富硒花粉产品等,都是附加值很高的产品。此外还有蜂蜜,油菜是非常好的蜜源植物,每亩油菜可以产出蜂蜜10-20公斤,花粉、王浆各1公斤,为农民增加收益。同时,养蜂和种植油菜还可以互相促进,可以增加菜籽10%-20%的产量,这也意味着油菜的收益会更高。

新京报:在油菜的农文旅融合中,有没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王汉中:有一个案例,就是云南罗平。十多年前,我去罗平,当地的油菜花旅游产业就已经有了雏形,但相对简单,人们去那里看花,看完以后就走,没有能带走任何东西,对农民和地方的帮助也不是很大,收益不高,甚至在旺季,还会出现堵车等问题。但这十多年中,当地政府大力发展油菜花产业,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进行了很多配套的建设,包括开发各种产品、游乐项目、文旅活动等。前不久我又去了一趟罗平,那里正在举办一个国际马拉松赛,在油菜花海里跑马拉松,赛事的配套做得很好。此外,当地在农产品加工、品牌打造等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可以说经历了一场产业的蝶变。

新京报:当地的做法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王汉中:在罗平,油菜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业态,政府进行了很多建设,包括到达农田的路及配套旅游设施都修得很好,也举办了很多活动,为旅游者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农文旅融合新业态的带动之下,农民也非常积极,一起打造出了一片油菜花海。我们到偏远的山沟里去看,哪怕只是一个石头缝里,也有人种上油菜,所以处处都能吸引人,再加上各种活动、产品,就可以把人留住,把效益提高。我想,未来可以把田园旅游、高品质加工生产线和油菜科普博物馆等融为一体,那里可能会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样板。

 

重视油菜生产,要像重视大豆一样

新京报:当前发展油菜产业还有哪些困难?

王汉中:发展油菜产业,农文旅的融合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它的根本,还是为了提高油菜的效益。从国家的角度看,我们需要保障油料安全,而油菜担负着历史使命,对于这一点目前认识还不足。我国食用油料进口量很大,国家一直都很重视油料产能的提升。而在产能提升潜力中,油菜是最重要的部分。我国菜籽油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50%以上,主要利用南方冬闲田进行生产,这几年我国一直在推动南方冬闲田种植油菜,今年的又明确提出“扩大油菜面积”。从农民的角度看,农民需要更好的收益,这就要提高种植油菜的效益,进而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帮助油菜面积的扩大。从市民的角度看,市民需要高质量的农业产品和旅游产品,同样需要农文旅的融合发展,一方面要打造更好的农业景观,为市民提供好的休闲去处,另一方面要生产更好的产品,满足人们健康饮食的需求。尤其是健康饮食方面,观念的普及也很重要,很多人对油菜、菜籽油了解不够,这方面做的科普和宣传也相对较少,大家对这个脂肪酸组成最合理、对健康最有益的大宗油料作物了解不够。我想,未来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3月22日,王汉中(右一)在湖北恩施考察油菜薹产业。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在发展油菜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科技还可以做哪些事情?在未来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汉中: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发油菜高产技术。提高油菜产量,面积是一方面,还必须依靠单产的提高,比如我们现在正在研发的双密高产高油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展,比如我们的品种“中油杂501”,2022年在襄阳生产示范中,种植密度为每亩2.87万株,亩产达到419.95公斤,含油量达到50.38%。其次,是开发多抗品种、耐盐碱品种等,一方面在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中保障高产稳产,另一方面更多利用那些原本难以利用的盐碱地等边际土地。第三,加强生物合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比如发挥油菜本身的硒高效功能,以硒高效油菜品种为生物反应器,通过设施化、标准化栽培,品牌化发展,产出更多珍稀健康农产品,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在为消费者提供高附加值产品的同时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新京报:在你心目中,未来的油菜产业是怎样的?

王汉中:未来的愿景,主要有三个,第一是现有的油菜单产再翻一番;第二是积极建言献策并加强科研,推动中俄合作共同打造一个产能可以与“美洲油谷”相媲美的“北亚油谷”;第三是推进油菜生物合成技术尽快落地。总结来说,可以概括为提单产、扩面积、控灾害、优品质、增效益、促多元,前面五条是提高我们自身的油料产能,促进乡村振兴、农民富裕;最后是促进油料进口来源地多元化,让我们的油瓶子握得稳稳的,避免被人卡脖子。

(单位: 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

上一篇:如何保护小麦免受锈病侵害从野生小麦亲缘种和
下一篇:气温快速回升蔬菜这样浇水不伤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