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纯收入4200元红苹果正成为果农致富的金苹果
127 2024-04-03
如何改变农业现状? 工作几年后,林永泉给出的答案是改变生产主体。
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厦门,在一家合作社当技术员。 在施药时,他发现实际操作和平时学的不一样。 “喷药有安全隔离期,但合作社上午喷药,下午卖菜。” 尽管如此,合作社还是赚不到钱,因为蔬菜价格太低。
顺着销售路线,林永泉找到了批发市场。 与菜商沟通后,他了解到,农业产能过剩,很多是没有竞争力的低端产品。
能否从流通环节介入? 考虑到这一点,他加入了一家快递公司。 此时,生鲜电商方兴未艾,他向公司提出加入战局,成为高端农产品电商。
现实并不美好。 低端产品长期占据市场,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企业难以引导用户消费。
后来,林永全还尝试了从大学开始接触的农村电商。 他和一个出来创业的淘宝P7达人深入县城,四处奔走寻找优质农产品。
这是京东等巨头争相抢夺的版图。 他很快发现,农村电商在理论上可以帮助农民,但在实践中却比较困难。 农民缺乏形成供应链的能力,最终只能靠自己或当地政府的支持。
在经历了农业产业的诸多环节后,林永泉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以上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农民身上,或者说是生产主体。
农业生产主体更新换代。 中国有7亿农业人口,除去4亿传统农民,还有不务农的,还有100-2亿新型职业农民(如大学生、农民二代等)和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他们将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面对变化,林永泉自问能为这个群体做些什么。
林永泉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光。 查找资料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去图书馆,这是非常传统的。 农业知识平台相对匮乏,数字资料少,特别是入门科普资料少。 专业出身的我都这样,何况是农民。
2015年之前,虎嗅、36氪等科技媒体很火,这也给了他一些启发——是否可以搭建一个类似的平台,为农业从业者提供知识服务。
内容+社区+智能百科
至于内容,林永泉倒是觉得问题不大。 因为他经常在知乎和今日头条上写文章,而且还是后者的签约作者。 但是内容应该是网站承载的,他不懂技术。
刚好有个认识我十几年的朋友会编程。 两者分工明确。 朋友不懂农业的内容。 林自己画了网站的原型,然后朋友搭建了网站。
2015年7月,智微农平台上线。 此时网站只有一个功能,“只能发文章”。
◆目前的知味农网站比较简单。
林永泉一个人很难每天生产内容,平台主要以授权转载的形式分享农业知识。 知味农逐渐积累了农硕路不白、农管家、新农堂、澳科美等一批合作伙伴。
同时,网站更倾向于转载流通、品牌、政策、金融和行业研究等方面的文章,不转载农业科技类文章,“除非有新发现”。
只有文章是不够的,用户没有粘性。 作为知乎重度用户,他想给网站增加一个问答社区功能。 但团队缺人手,他找了两个同学帮忙编程,“没有工资,只有股份”。
问答功能上线后,林永泉邀请了东北农业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作为答疑者。 社区运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团队只能从社区建设入手。 社区也是网站流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另外还有公众号作为网站入口)。
但内容+社区的同类产品太普遍了,这让他有一种危机感,“必须要开发一个核心功能”。
思前想后,团队决定从工具入手。 林永泉分析,互联网工具类产品容易崛起,比如之前的美图秀秀、美优。
最后,核心功能定位为智能农业百科全书。 原因有二:一是问答形式滞后,即使及时回答问题,答案也不一定权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农民很难筛选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 平台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整理和分析,为用户提供相对权威的内容。
曾经被排除在转载之外的农业技术领域为此埋下了伏笔。 目前,智慧百科主要面向农业科技。 通过收集网络数据,后期人工编译成词条,再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智能推荐。
今年过完年,林永泉立项开发智微农App,核心是智能百科。 该团队计划收集 100,000 个条目。 目前,该功能上线不到两个月。 会员同时收集和整理资料,已完成不足10,000个词条。
未来,林永泉希望维基百科能够与大数据、人工数据相结合,朝着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现在的知味农团队,除了他,其他三名全职员工都是技术人员。 “因为科技,才有未来”。
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资本的支持之上。
他也见过几家投资机构,谈到了他设想的四个盈利点。 第一种是接收不影响内容的广告; 二是利用数据为部分农业企业和组织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 三是开展线上课程或线下培训; 四是在网站上发表文章。
但现阶段的林永泉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能不能有一笔钱撑过今年?”
编辑孙娇校对戴薇
看完别着急
我是本文作者赵方新。 我牵挂着农业这把温柔的刀。 相关行业的企业家正在寻找报告。 聊聊微信:fangxin558686。 (加好友时请注明公司、职位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