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科普活动走进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
128 2024-03-30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题:科普走向未来——2022年全国科普日纪念活动
新华社记者 温景华 董雪
9月15日至21日,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开展。 科普有哪些新动向? 如何让科学更贴近大众? 记者深入活动现场,感受面向未来的科普生动实践。
推陈出新:打造更高品质的科普供给
近距离观看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实景,沉浸式感受国家最重要的船舶“深海一号”从油气勘探开发到建造的全过程,走进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太空种子培育基地”观察空中西红柿生长情况……今年全国科普日期间,一系列最新科技成果亮相。 借助新技术、新手段,让大众体验“天上海”的奇妙,高端科技成果触手可及。
“科普作为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促进科学技术的创造、传播和应用,广泛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中国科普研究院院长王挺表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点,科技也带动了理念、方法、手段的转变。科普机制和机制。 科技创新、科普、科技应用、教育文化呈现互动促进、融合发展的新态势。
江苏举办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普脱口秀比赛。 丰富多彩的脱口秀表演,为科学内容增添了幽默、酷炫的表达方式; 上海植物园推出了基于AR技术的科普打卡游戏,带领市民和游客了解园区内的珍稀濒危物种。 树木; 天津“科普之夜”点亮天空塔,首个科普主题城市超高层灯光秀吸引大批观众……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各地创新科普内容,形式和方法为公众提供了一场好玩、有趣、高质量的科普盛宴。
据介绍,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积极构建优质科普资源“服务网络”,开展了一系列社会需要、群众喜欢、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普活动,并提供广泛的服务。 截至目前,全国科普日平台已聚集各地各行业科普活动6万余场。
更脚踏实地:让科学更贴近公众
什么是特斯拉线圈? 什么是稀有气体? 9月16日,上海曹杨新村街道社区学院举办“闪电·电灯秀”。 科普员吴育仁用有趣的物理实验揭开了闪电的神秘面纱,让现场的同学们大开眼界。 好奇心。
上海市科协科普部副主任龙林表示,社区书院正在成为上海科普的新阵地。 从科普讲座到模型动手设计,根据不同受众群体推出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全国科普日期间,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科普大学成为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 公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参与和体验科普,让科普更广泛地融入日常生活,促进崇尚科学文化的形成,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与此同时,我国正在积极推动科技资源普及,让前沿科学更加贴近大众。
“中国天眼”能看到火星闪电吗? 昴宿星团在射电波长下是什么样子? 在北京全国科普日活动主会场,一整面墙都贴满了全国中小学生提交的“中国天眼”创意观测方案。 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疯狂的想法可能会成为现实。
今年,大型科学装置“中国天眼”探索创新科普教育,向全国青少年开放1%的观测时间。 “我们从收到的3400多个观测计划中筛选出60个优秀方案,并在其中筛选出8个可能的方案,科学家和学生组成一对一的‘联合研究小组’,进一步推动观测计划的完成和实施。” 此次活动发起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吴向平院士表示,“无论是大型科学装置还是科学家,我们都有义务将我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易于使用的成果”。理解语言并将其传递给公众以指导公众理解。科学,支持研究。”
共建共享:构建多方协同科普格局
“当我们进入太空并返回地球时,我们要承受很强的过载。在地面离心机旋转模拟训练中,宇航员要承受8G的过载,相当于他们身体自身重量的8倍。 ..”
全国科普日期间,中国科技馆牵头组织全国科普联合行动“同科普课”主题活动。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全国20多个线上线下科技馆(教育科学院、教研室)服务了28万余人次。 青少年们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航天科普课,并热情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
加强协调联动、资源共享是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一大特色。 突出“大科普”理念,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共同推动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
北京十中教育集团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推出“青藏高原”主题展览,通过专家讲座、动手实践、其他活动;
中国海油与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启动“中小型科技馆共建项目”,拟在海南、甘肃指定县建设两座县级科技馆,进一步优化布局科普基础设施,服务农村科普教育;
黑龙江省科协将科普传播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结构,构建了省、市、县、村五级联动的网格化科普传播体系。 已完成2000余名科普网格会员注册...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张玉琢表示,下一步,中国科协将倡导广泛的科普理念,加强科普工作。统筹协调,加强资源有效对接,推动科普工作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建设,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时代科普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