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入驻红海工作室邗江区创新型高校农业

本站原创 2024-03-30 10:22:00

中新社福建报8月12日电:乡村振兴把人才放在第一位。 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深入贯彻人才振兴战略部署,积极推进院校与地方合作,持续夯实院校与地方共建平台,大力支持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人才引进大学、莆田学院等高校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深度拓展人才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生根发芽”,为大阳乡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活水”。

齐心筑梦三下乡三行青年培育新苗

1993年至2023年,福州大学与大洋学校合作。 30年来,选派师生600余人次,探索建立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 通过建立实习基地,拓展了合作领域。 开展了爱心支教、专业研究、科技服务、志愿援助等一系列活动,使3000余名学生受益,完成科研文献4000余份,捐赠物资10万余元,播撒了爱心种子。海洋大地的希望,描绘“大学梦”。三支青年同舟共济,福州大学探索推进“时代新人魂筑工程”,打造社会新范式新时代实践教育,推动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兴表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一次青年学生了解国情乡情、加深家国情怀、增长知识才干、强化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走进莆田大洋学校社会实践团队30年的坚持,是对社会实践“思想政治大课”的最好诠释。

科技赋能增添动能,科技落地增效。

2010年,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带领实践团队来到大阳,深入田间地头,与大阳当地农民“线上对接”、“架起桥梁”,真正打通了大阳的“最后一公里”。把科技下乡,助力农民致富。 在林文雄教授的带领下,他的团队在大洋乡的绿野上精耕细作13年。 技术上积极开展生态农业知识普及、水稻病虫害生态防治、瓜园日常管理措施、种间间作模式等实地知识培训。 技能培训; 农业方面,重点抓好农村废弃土地复垦和产业转型升级,选择优质高产种源,建立水稻科研基地、再生稻基地等示范园区,试点现代农业实践如水稻生态栽培系统、三维育种模型等。 规划推动“红+绿”新业态发展; 产业方面,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依托莆田中药材科技大院建设林下仿野生栽培示范基地,盘活丰富的山地林地资源,促进农民增产。 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为学校“三下乡”队伍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复合农业实践场地。 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引进人才下乡,为大洋乡打造立体农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特色采摘园、发展三产融合创新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美育创造心灵新活力,文化振兴谱写辉煌篇章

乡村振兴既需要“塑造”,又需要“铸魂”。 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离不开文化振兴和乡村美育。 2021年,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车口村第一驻村书记吴建辉的推动下,莆田学院与大洋乡将积极探索以大洋学校为基础、以“乡村振兴精神”为指导的乡村美育新模式。红色的命运。 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联合组建“艺术注释中国梦、具象绘画重振情操”三个乡村实践队,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红色文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美育支撑教学活动。 乡村壁画等活动带领实践队员和学童深入了解了大阳的自然风光、文明乡风、乡村振兴和闽中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科学中留下了美丽的壁画大洋乡车口村科技大院。 实践团队在推动艺术教育在海洋中蓬勃发展的同时,不断传承闽中红色血液、传承闽中奋斗精神,让乡村美育、闽中精神在广大群众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山里农民的孩子。

担当起责任、有所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通过与各大高校共建,吸引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大洋乡将不断深化院校与地方合作,不断探索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下乡的新途径,充分激活人才下乡的活力。人才“智库”新动能。 着力优化农村环境,充分发挥闽中自然环境和人文优势,努力打造“引六安、引凤凰”的红色沃土。 (超过)

上一篇:夏季使用农药六注意农户早知道不吃亏
下一篇:大白菜冬季窖储方式与管理技术介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