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农业要闻院企合作助力工程见实效赢得双赢
55 2024-03-28
无人机授粉作业。
无人机上阵,德阳市罗江区2.6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开始“赶花”啦!
7月25日上午11时,记者在调元镇团堆村看到,烈日当空,6台无人机在连片的制种水稻上空往返,帮助扬花授粉,无人机低空飞过,卷起的气流在稻田里划出道道波浪,扬起了阵阵稻花香。
正在操作无人机的其中一位“飞手”名叫刘祥彬,是一名85后,今年初入行的他,此时正认真地注视着无人机运行的轨迹,短短两个小时,他操作无人机,在自己所负责的30亩制种稻田来回飞了3遍。“主要是注意飞行高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一般离农田2-2.5米比价合适。”在休息的当口,刘祥彬这样告诉记者。
团堆村水稻制种基地业主、制种大户武伟介绍,今年是他规模制种的第一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700亩左右,目前已有200亩进入盛花期,他说:“第一批200亩,无人机授粉持续10天左右,预计7月29日结束;第二批500亩,预计在8月上旬进行授粉。由于晴天的效果最好,因此无人机作业需要在阳光暴晒下进行,机手们还是比较辛苦的。”
田间授粉忙,种子公司则派员全程技术指导。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专家刘德富就在田边指导无人机作业。他告诉记者,由于今年是武伟进行水稻制种的第一年,作为水稻种子订单收购方,公司全程设计了制种方案,并随时到田间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无人机授粉作业效率很高,且节约务工成本、减少劳动强度。”刘德富算了一笔账:200亩水稻制种基地,需要无人机6台、每台无人机每天赶花30亩左右,每天服务费17元/亩;而过去人工赶花每天能作业2亩,200亩基地需要100个人同时作业,每天务工成本40元/亩。无人机“赶花”节约作业成本的同时,极大地缓解了“赶花”高峰期的用工压力。
“7月以来,虽然遭遇了持续高温天气,但水稻基地灌溉系统完善,水源充沛,加上后期气温逐步回落,水稻扬花期田间表现正常。”刘德富说。
罗江区种子管理站负责人介绍,全区杂交水稻制种面积2.6万亩左右,目前已陆续进入“赶花”关键期,种植户们趁着晴好天气,抢时间、赶进度,通过人工赶花授粉作业,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的结实率和产量,实现丰产丰收。
“由于农村地区劳动力日益短缺,无人机‘赶花’已成为武伟这样的制种大户们的首选。目前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不断扩大、制种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为罗江区建设国家级‘种子芯谷’片区奠定了良好基础。”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