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野菌的加工方法
114 2024-03-24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时晓彤 济宁报道
1月19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济宁市“十四五”食品安全规划》。发布会上,济宁市发展改革委、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将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深化食品产业供给侧改革、健全完善农安监管体系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保障未来五年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发布会现场
济宁市发改委:进一步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测
《规划》中“开展粮食领域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中提到,“强化质量监管,重点加强新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和质量安全监测,组织开展库存粮食质量安全监测。”
“十四五”期间,市发改委将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办法》和《山东省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实施细则》、《山东省超标粮食收购处置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按照省粮食和储备局的有关要求,严把新收获粮食和库存粮食质量两个关口,持续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严防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粮食质量安全风险。
新粮收购前,市县粮食部门将按照《食品安全法》和《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等有关规定要求,落实粮食质量安全 属地管理责任,根据省粮食和储备局统一下达的《新收获粮食质量安全检测计划》制定工作方案并按计划组织开展本辖区新收获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充分发挥市县粮食质检机构检验检测作用,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重金属、真菌毒素超标等问题,抓好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项目的监测。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严把粮食常规质量和主要食品安全指标的监测,如发现超标粮食生产的区域及时通报预警,更好地服务于粮食收购。
要求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进一步完善储备粮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对收购入库和销售出库的粮食加强质量检验。除检测储备粮常规质量指标和储存品质指标外,严格根据省粮食和储备局要求,增设储备粮出入库食品安全指标必检项目。粮食入库后,企业按照粮权归属向同级粮食部门提交验收申请,由粮食部门委托有资质的质检机构进行粮食质量及安全指标检验,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可靠;轮换出库时,企业须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库。市发改委将严格落实《山东省地方储备粮质量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每年组织春季、秋季两次粮油安全普查活动对库存粮食质量进行检查。同时,结合地方储备粮轮换入库验收等时机,组织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加大对库存粮食质量的监管。
济宁市工信局:深化食品产业供给侧改革
食品产业是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十三五”期间,济宁市食品产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支柱地位不断提升。2020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9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11.3%;县市区发展食品产业协调性增强,形成了以生物制品及调味品、粮油制品、肉禽加工、果蔬加工、饮料及白酒、休闲烘焙食品制造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提高。在食品非热加工、包装材料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围绕“深化食品产业供给侧改革”,“十四五”期间,市工信局将着力推进以下三项重点工作,奋力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精深加工综合水平,加快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清洁生产等技术升级,提高粮油、肉蛋奶、果蔬的精深加工比重。提升高端装备水平,鼓励食品企业引进转化智能装备、绿色包装、立体仓储、线上检测仪器等先进装备和质检技术。对当年内设备投资额达到2000万元(“零增地”项目1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按照设备投入额的3%给予奖励,单个企业最高300万元。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加强食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创新研究,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和标准化进程。推进数字经济赋能,依托全省食品行业区块链应用平台,提供产品供应链管理、大数据营销、质量品牌社会评价等服务。创新业态和模式,加快中央厨房、农商直供、垂直电商平台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进食品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等深度融合。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优产业布局,立足食品加工现有产业基础,围绕生物制品及调味品、粮油制品、肉禽加工、果蔬加工、饮料及白酒、休闲烘焙食品等细分行业,布局发展各县市区优势产业链,构建特色鲜明、集群优势突出、市场影响力强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打造过硬质量品牌,深化“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工程,鼓励企业开发婴幼儿配方食品、老年食品和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引导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制度,探索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档案,引导食品工业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近年来,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趋稳、持续向好,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健全完善农安监管体系。11个县级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3个市级功能区明确了监管责任部门,141个涉农镇街全部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5982个农业行政村(居)设立了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监管体系、四级监管队伍基本健全。
不断加大农产品监督监测力度。加大重大节日、重要区域、重点产品的抽检力度,2021年共组织开展和承接市级以上各类农产品监测25次,累计抽检样品5119个,覆盖14县市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部分散户,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对各级监测中发现的不合格样品,认真追查溯源,严格依法处置,并纳入年度重点监控管理。
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以市政府文件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构建产地附证准出、市场索证准入机制。为83511家生产主体(含种养殖散户)建立了信息档案,并在全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全面启动实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成功举办山东省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启动仪式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联合市直6部门印发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聚焦问题较为突出的12种农产品,强力管控生产环节,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