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小麦高产创建技术

本站原创 2024-03-19 08:10:00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获2016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小麦主产区生态环境特点及生产中的问题,建立各地小麦高产典型地块基础档案,分析比较高产田的差异性,综合各区域内高产田共性特征及技术,提出了以构建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的小麦高产创建的理论与技术。主要内容包括: 根据冬前积温变化构建冬前壮苗调整播种期。通过研究北方冬麦区冬前积温变化规律与冬前壮苗形成的关系,建立基于冬前壮苗调整播种期的理论依据及应变技术模型。为确保小麦播种适期日均气温在 16℃-18℃ ,播种期应在传统最适播种期基础上推迟5-7天。 根据小麦有效成穗分蘖对产量的贡献,构建高产群体合理调整基本苗。鉴于小麦生长发育中形态生理指标和产量形成功能优势显著的有效分蘖是构建合理高产群体的基础,据此建立适于不同区域构建高产群体调整基本苗的应用模式,以充分利用有效分蘖成穗规律调整群体动态结构,构建优良群体。 根据高产小麦生长发育关键阶段水、氮高效利用机制及规律,科学节水省肥。阐明高产小麦的高水效生理补偿效应及高产小麦群体植株氮素含量、积累动态与群体需肥规律的关联性,建立高产小麦产量与氮肥运筹的回归模型。提出在正常年份,可推迟春季浇水时期,节省返青水,重点灌好拔节水,每亩可节水40-60m3。全生育期施氮15-18kg/亩,底追比例为5:5或4:6,节省返青肥,重施拔节肥,平均减少氮用量1-3kg/亩。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分区域优化集成小麦高产创建技术模式,包括小麦各生育阶段主攻目标、关键技术和操作规程等核心内容,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机械播种、播后、肥水管理、机械喷防及适时收获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述,确定各区域小麦高产创建预期目标产量,针对主要制约因素,提出生产发展建议。出版《小麦高产创建》和《小麦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建立多渠道立体宣传模式,在中央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络及全国培训班宣讲本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强化示范定型,建立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推广本成果,在冀鲁豫苏皖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上一篇:199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
下一篇:2016年新品种审定统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