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农作物育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三个项目启动
57 2024-03-15
2024年全国即将到来之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宝聚拟提交一份《关于有序开展粮经轮作,促进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提案》。 李宝聚表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2024年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目的就是巩固农民持续增收势头,促进共同富裕。目前总体状况是,除了部分集约化种植的大农场、大户种粮有效益,有积极性外,很多地区,单纯种植粮食比较效益低,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不太高,甚至多地出现土地抛荒撂荒现象。 李宝聚提及,轮作套种是中华民族悠久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家人口多,可利用的耕地少,小田块儿比较多,在基本农田上有序进行轮作套种,一方面改善耕地质量,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中的病菌病虫害数量,是实现提高单产、增加粮食作物产量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通过种植(养殖)经济作物(动物),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出,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效益,是长期实现农产品保供的重要手段 。 他举例称,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宿羊山镇,8万亩的农田,7.9万亩是夏秋茬玉米与冬春茬大蒜的轮作,农民精心呵护土地,既保证了玉米的亩产,又保证了农民每亩地8500元左右的纯收入(玉米500元,大蒜8000元),当地农民种植粮食与大蒜的积极性很高。云南省祥云县采用玉米-豌豆轮作的模式,四月份播种玉米,八月份采收玉米后播种豌豆。全县这种模式种植面积有4万亩地,玉米亩产量600-800公斤,均价3元/公斤,产值1800-2400元亩,人工成本高,每亩地挣800元以内。豌豆亩产量600-800公斤,均价8元/公斤,亩产值4800-6400元,成本400-600元,每亩能挣4400-5800元。在我国稻区,稻蟹、稻虾、稻鱼等种养殖结合的模式,更受农民的欢迎。既保证了粮食生产,又促进了农民增收。 然而,李宝聚发现对于基本农田上实行粮经轮作,存在一些问题: 一、正确地处理好耕地“非粮化”与“粮经轮作”的关系。 严格实施耕地利用保护,确保良田粮用,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是非常正确的决策。一些地方,对耕地“非粮化”政策理解不准确,基本农田上,除了主粮作物(小麦、稻谷、玉米)不允许种植经济作物或养殖经济动物,大大影响农民种地、养地的积极性。 二、缺乏轮作套种的科学规划,对轮作的经济作物市场预测不准,没有达到理想的效益。 三、缺乏科学轮作套种的技术指导,种植的种类不对路,管理不到位,产量不高,品质不好。 四、基本农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过程中,没有考虑轮作的经济作物对农田的特殊需求。 为此,李宝聚建议: 第一,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加大粮经轮作产业支持力度。在基本农田上,在一年保证种植一茬或两茬粮食作物的基础上,可以种植蔬菜、油菜、花生、马铃薯、甘薯等经济作物,政策在全国基本保持一致性。目前,在基本农田上,是否可以轮作套种经济作物,养殖经济动物,种养殖的种类,各地规定差别很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粮经轮作套种工作纳入政府督查激励、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推进实绩考核范围。 第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经济动物轮作套种养的模式,在保证粮食生产与土壤健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作用。各地形成针对当地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经济动物的生产、市场、物流体系,保证粮食与重要农产品,种(养)得出,卖得出去,农民实实在在有效益。 第三,抓好粮经轮作科技攻关,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国家设立科技专项,发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相关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的作用,集中国家种养殖产业的科技优势力量,解决轮作套种过程中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 第四,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发挥加工、销售企业的衔接育种公司、种植农户、消费者的核心关键作用,支持一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扩大市场影响和吸引力,以品牌溢价推动产业增效。 (单位: 中国蔬菜花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