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要啃就啃最硬的骨头
107 2024-03-01
我最近发现了一项朝着保护农作物发展的重要研究。我和我的团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进行了赭曲霉毒素合成途径及关键调控机制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基因簇控制着赭曲霉毒素的合成,同时也阐明了赭曲霉毒素合成步骤及两个关键调控基因。我们的研究成果在美国微生物学会权威期刊《应用与环境微生物(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被选为重点论文。相信这项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中的真菌毒素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我非常认真地研究了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 OTA)的危害和来源,发现这种毒素广泛存在于谷物、咖啡、葡萄、酒类、奶酪和肉制品中。这种毒素会对人体造成很多伤害,如肾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和免疫毒性,并且对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威胁。据报道,目前已有20余种曲霉属和青霉属真菌能够产生OTA,而我们的研究发现赭曲霉中存在一个对OTA合成至关重要的基因簇,其中包括了4个合成基因(OtaA-D)和1个调控基因(OtaR1)。通过研究发现,聚酮合酶(OtaA)是OTA合成的启动酶,它利用乙酰辅酶A和丙二酰辅酶A来合成7-甲基蜂蜜曲菌素,并且该物质随后会在单加氧酶(OtaC)的催化下氧化成OTβ。简而言之,我们发现了赭曲霉毒素的合成途径和关键基因,这项研究对切实保障人类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和我的团队经过深入研究发现,OTA的合成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几个关键步骤。其中,聚酮合酶(OtaA)是OTA合成的启动酶,它利用乙酰辅酶A和丙二酰辅酶A来合成7-甲基蜂蜜曲菌素,并且该物质在单加氧酶(OtaC)的催化下氧化成OTβ。接着,在酰基转移酶(OtaB)的催化下,OTB与L-β-苯基丙氨酸形成酰胺键,最终在卤代酶(OtaD)的催化下形成OTA。值得一提的是,OTA的合成途径还受到两个调控基因(otaR1和otaR2)的共同调控,其中otaR1作为途径特异性调控基因控制着4个合成基因的表达。通过这项研究,我们为防控农产品中的OTA污染提供了新的靶点,这对于预防和控制OTA的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我们感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600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01577)、973计划(2013CB127800)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