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龙年起航植保所举办2024年新春联欢会
190 2024-02-29
我所在的集成实验室在3月19日开工建设,当天我们邀请了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的王守伟主任和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的张万刚教授来到所里进行学术交流。他们分别做了题为“肉类食品生物制造研究现状及趋势”和“鲜肉的成熟机制研究进展”的专题报告。我们的所长戴小枫和王长江也出席了报告会,而我作为研究生也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会议。张德权副所长担任了会议主持。整个会议有近百人参加,包括全所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 王守伟主任在他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国家面临着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压力、食品营养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肉类食品制造业进行创新发展。肉类食品生物制造技术成为实现肉类食品制造业变革、提高能效、减少排放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该技术在畜禽资源改良、肉用微生物和酶制剂创制、以及肉类食品制造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在肉类食品生物制造过程品质形成机制、加工过程模拟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优化、营养和健康领域的系统性基础研究不足,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低耗制造等共性技术的缺乏。在这次学术交流中,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的王守伟主任提出,他希望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能加强合作,通过共同努力来推动肉类食品制造科技创新和我国肉类食品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共同面对挑战的过程。在张万刚教授的报告中,他系统阐述了鲜肉的成熟机理。他指出,我国的PSE猪肉达到了10~30%、类PSE鸡肉达到了23.39%、DFD牛肉达到了18.03%。因此,研究宰后鲜肉成熟机理对于推动肉类食品的质量提升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鲜肉成熟的本质是宰后肌细胞一系列代谢反应的总体现,其中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畜禽宰后生理生化代谢的重要反应之一。蛋白质亚硝基化作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一种重要类型,可以调控宰后能量代谢程度,影响宰后肉的嫩化。他也提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在宰后蛋白质磷酸化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希望双方能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领域加强合作,突破科技瓶颈,推动肉类食品制造业更好地发展。我非常感谢王守伟主任和张万刚教授来到我们所进行学术交流。我们都知道,我国即将全面进入营养健康新时代,而营养健康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历史使命、战略目标和优先领域。以营养健康为导向的农产品加工业也将迎来高速发展的关键期。因此,肉品加工科技创新需要以营养健康为导向,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揭示加工肉制品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机制,为肉制品营养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另外,我们也需要开展数字化模拟研究,实现以精准营养为目标的加工肉制品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生产。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加强与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谋划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重大成果,引领我国肉品产业发展。我们都希望能够共同为丰富和发展鲜肉成熟理论做出贡献。我们这次学术交流非常成功,王守伟教授和张万刚教授都进行了精彩的报告。他们的报告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和灵感。在报告中,王守伟教授详细讲解了一些关于营养和健康方面的研究。他提出,肉品加工科技创新需要以营养健康为导向,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揭示加工肉制品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机制,并为肉制品营养健康提供理论依据。他的报告为我们了解肉制品的营养健康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张万刚教授的报告中,他讲解了鲜肉成熟机理。他的报告指出,鲜肉成熟的本质是宰后肌细胞一系列代谢反应的总体现,其中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畜禽宰后生理生化代谢的重要反应之一。此外,他还提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在宰后蛋白质磷酸化方面的研究。他的报告为我们了解肉类食品的成熟机理提供了帮助。我们在这次学术交流中看到了我们行业中一些知名专家的研究成果,同时我们也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肉类食品的发展和创新。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次学术交流中担任主持人,看到了这么多优秀专家的报告,也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与努力。在专家的报告中,我看到了他们对于肉类食品行业的深刻理解和研究精神。同时,在互动交流现场,我也看到了大家的热情和思考。在我做点评的时候,我提到了这次学术交流对于我个人和整个行业的意义。我认为这次学术交流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结果的平台,更是一个分享过程和思路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共同探讨肉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和营养,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这不仅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和可能。在这次学术交流中,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们才能不断创新和提高。我对于未来肉类食品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并且愿意为这个方向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