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农村中心制定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国家标
114 2024-02-27
2023创意农业学术交流月
创意农业·乡村振兴微课堂
2035 年全球农业展望
2023,中国创意农业迎来好年头
文/张继刚
回首2022年,我国粮食增产可圈可点。 面对新冠疫情蔓延、北方破纪录的秋涝、南方极端高温干旱、农资价格高企等困难,产量仍创历史新高,达1373.1亿斤,增加74亿斤。 我国产业就业带动作用增强,农村产业培育壮大,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进一步推进。 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产量达到11%,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规监测合格率达到97.6%。
农村建设全面开展,农村改革扩大深化,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期满后,试点再延长30年,覆盖21个省份,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390万户和222万户。 农业社会服务覆盖面积18.7亿亩,带动小农户8900万余户。 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首次突破2万元新台阶。
一年来,创意农业持续发展。 以“庆丰收、迎大展”为主题的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成功举办。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八届四川农博会成都国际城现代农业博览会、第二十一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贸易)、第二十九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2022浙江农业博览会、第23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第五届河南(郑州)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第十五届创意农业发展论坛等一批国际知名农业博览会相继举办,为创意农业增添美好体验和购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 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必将让农业成为有前途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2022年,《天津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陕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江苏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明确规定,要“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电子商务、创意农业、观光农业、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有条件的农村建设田园综合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医疗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发展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冰雪旅游、康养养老、创意农业、科研体验等乡村新兴产业》和新格式。” 当前,我国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正在从产品开发向产业发展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初级生产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转变。新的一年,中国创意农业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趋势?让我们来看看创意农业五个魅力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成都:建设更高层次的“天府粮仓”
2020年至2021年,成都连续两年在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一。 截至2022年,成都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88.77万亩,有力带动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两年“双增”。 2020年至2021年,成都连续两年获得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评价。 出色的。 2023年,成都市财政计划投入4亿多元,推动县级财政落实支出责任,着力打造全市高标准农田。 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补贴共计每亩3500元,高于四川省每亩所需投资3000元以上的标准。 2023年,成都将进一步给自己加压,掏经掏银,加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按照《成都片区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实施方案》,成都将按照“新建宜新、改建宜升级”的原则,重点布局粮食产业“十园百区一带”,着力实施高水平规划。 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一带十园百片”高标准农田集聚区,全县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确保到2023年90%以上实现“一带十园百片”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全球创意农业做出过“农家乐、乡村规划师、社区美空间、天府农博园”四大贡献的成都,2023年将迎来第六届农民丰收节——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九届四川农博会·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第十六届创意农业国际发展论坛等重量级展会、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明月村、中国创意农业第一村战旗村、中国创意农业名村竹一村、宝山村、花椒村、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七里社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闽江村,着力建设幸福和美丽新农村,围绕“土特产”做文章,开发地方资源,突出区域特色,形成产业集群。 未来,成都作为中国创意农业第一城,将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建筑艺术化、乡村产业创意化、乡村消费文旅化、乡村旅游沉浸化。 、乡村生活审美化、诗意乡村建设。 让乡村变公园,让农家乐变客房,让劳动变体验,变“村富”变“村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延续农耕文明,保护田园风光,留住乡愁,描绘出一幅“乡村致富”美丽和谐、强产富民的乡村振兴画卷。
重庆:成功举办首届全国乡村振兴国际博览会
近年来,重庆创新开展“秀文化秀景”“秀旅游精品文创产品”等大型文旅推介活动。 大都市、三峡、大武陵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重庆着力抓好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重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升级200万亩,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为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2023年重庆将把更多的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资源转移到乡村振兴上,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紧迫的问题。 小面、柑橘、榨菜、荣昌猪、丰都肉牛、调理蔬菜等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推广工程,推广“八尾玉珍”和“三峡柑橘”。 第一届全国乡村振兴国际博览会。 重庆以城市引领农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升级,培育数百培育亿万优势特色产业,带动千万农民城乡一体化,促进万户农民融入。 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 打造“四千行动”,打造农业重点产业链,打造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一批数字农业园区和数字农业工厂,建设20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3年,重庆将加强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工程,推广“八尾玉珍”、“三峡柑橘”等区域公共品牌。 2023年,重庆将举办全国首个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专业展会——首届全国乡村振兴国际博览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国际化展示、交流与合作平台,更好地沟通交流与合作。推广中国减贫和乡村振兴经验。 重庆将进一步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创意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完善“基地+电商”等农产品产销新机制+ 农民”。 重庆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办好“地方特产”文章,推进“一个接一个”,向农业多元功能开发求效益,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向融合求效益一二三产业,着力提升全市农业机械化、农村数字智能化、农民组织化水平,推动农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做强重庆农村产业,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美丽宜居、宜业、美丽的村庄。
南京:高水平建设丽水、高淳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
南京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更高效、乡村更美丽、农民更富裕。 南京乡村旅游已成为南京旅游业最活跃的产业和最重要的增长极。 也是全市乡村振兴的先导领域和主阵地。 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如浦口微度假,来江宁编织幸福,“墨”回眸,缘分来六合,丽水来说是,国际慢城,静谧高淳等。已经有一定影响; 乡村驿站、房车营地、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全市拥有民族村。 有旅游重点村7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3个,大型房车营地8个,各类乡村旅游点400多个。 2023年,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建设宜居美丽乡村,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公共服务统筹布局,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保障体系。 丽水、高淳国家级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高水平建设,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宣传推介打造新名片,构建新型城乡工农关系构建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富裕,着力推动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3年,南京将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数字产业链和大数据应用场景,南京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到69%以上。 支持南京国家农业高新区开展农业智能化试点,加快智能农机装备和技术推广应用,重点发展传统农机装备信息化、自主无人系统、智能农机装备,推动新产品智能制造和智能高效农机装备应用示范,以及智慧农场、植物工厂、智能工厂融合创新示范应用。 “十四五”期间,南京还将加快推进农业园区智能化建设,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数字化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辐射力强的智慧农业园区。 到2025年,力争每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成3个以上智慧应用示范点; 推进粮食生产“无人农场”建设,新建无人农场10个,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点约50个。
长春:大力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产业融合打造长春现代都市农业圈
长春市依托自身特色优势,围绕农业产业项目、产业延伸与补充链项目、文化旅游项目等重点方向发力,不断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一产融合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着力带动县域经济高速发展。 质量发展。 切实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抓好规划实施,突出重点,科学布局,建设与改革并举,深入实施黑土保护工程,全力做好在粮食生产中,坚决肩负起稳定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开展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工程试点建设,实施保护性耕作1103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5%,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500万亩。 到2023年,全市进一步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培育“十大产业链”,引进亿元以上农业新项目30个,打造名优农产品品牌30个,实现产值70%农产品加工业亿元; 全力推进300万头肉牛工程,肉牛存栏达到165万头,全力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全链条推进、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服务,在集团扩张、降本增效、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等方面一一解决瓶颈问题。 加快现代养殖、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和加工流通体系建设,推进秸秆饲料、粪便资源化利用,推动肉牛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和更强。
近年来,长春结合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以省市乡村振兴现场会等为契机,打造净月高新区悠游村、双阳小石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公主岭市三里堡村。 一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2023年,长春市将着力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以“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文化”行动为载体,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整治农村垃圾、畜禽。 粪便处理系统,大力实施全区秸秆禁烧,保护和修复农村生态环境,新建和维修农村公路3100公里,改造农村厕所1.38万座,创建6个“美丽乡村”示范带和20个示范镇,不断营造清洁、优美、和谐、幸福的生活环境。 长春将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园艺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科普展示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融合长春生态元素、时尚标识、文化内涵,并将传统故事融入其中。 构建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特色鲜明、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系,打造长春市产业一体化的现代都市农业圈,形成环状布局,龙头示范区,虚线联动,多点开花,竞争发展。
武汉:着力构建精细化农业产业体系、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和立体乡村发展体系
武汉创新打造“白+黑24小时”夜游经济,培育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乡村休闲旅游品牌,走出了一条独具武汉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提升城市品位,助力乡村振兴新兴产业,形成了“四时赏花,月月游”的八个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带发展格局。 近年来,武汉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乡村治理,着力夯实“三农”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武汉市坚持规划先行,挖掘乡村发展动能,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农民创业精神,建立健全政府、村集体、村民、市场主体等各方共谋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着力构建精良农业产业体系、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和立体乡村发展体系,全面巩固农村小康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武汉将突出整体美、地域美、体验美、精致美、特色美。 培育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0个,合作社30个,建设城市公园17个,郊野公园3个,袖珍公园80个。 、建设华景大道10条,升级改造15个华阳街区、300公顷花田花海,新建30个街道(乡镇)体育健身中心、美丽乡村文体广场、社区户外健身广场、社区智慧共享健身中心,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区和示范带,建设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精品农业示范点和美丽乡村示范村,推进乡村治理成效显着。 党建引领作用明显,农村社会安全稳定,农村治理体系健全。 乡风民俗,文明成风。 到2025年,全市建成8-10个5000亩以上城市田园综合体,打造精细化支农、美丽乡村延伸、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
(本文为作者在第一届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学术交流月的书面发言)
(本文经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组委会秘书处授权,创意农业网公众号发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