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 万台农机齐上阵双抢跑出加速度
58 2024-02-22
机手驾驶收割机收水稻。
日前,在绵阳市梓潼县黎雅镇兰花村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示范基地,3 台收割机正在抢收140亩制种水稻。这3台收割机并不属于这片制种田的所有者梓潼县兴阳轩种植专业合作社,而是属于梓潼县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而这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只是当地秋收的一个缩影。
梓 潼 是 全 国水稻制种大县,自2018 年开始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按照“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的原则,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形成多方受益的良好局面。
进展 探索多种服务模式
收割现场,140亩制种田,3台收割机要花两天时间才能收割完成。“每台机子一天可收割25亩地左右,工钱为130元左右。与以往相比,机收的价钱与传统的人工收割价钱差不多,效率却提升了数十倍。”梓潼县兴阳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晓明介绍说,这段时间秋雨绵绵,难得等到一个晴天,如果没有这些收割机,要保证这140亩的水稻种子颗粒归仓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收割现场,梓潼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负责人李路生正积极协调双方工作的开展,指挥合作社的机手有序收割水稻。他坦言,近年来,深丘偏远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谁来种地、种什么、怎么种、如何销”成为最大的问题。
“通过4年探索总结,我们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探索出了多种服务模式。”据梓潼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罗华友介绍,目前该县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已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机手”“农机合作社+农机手”“农机合作社购机+农机手”“村集体经济组织全托管”等多种服务模式。
黎雅镇西安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组织本村和周边村农机12台开展农业托管服务,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机手”服务模式的典型代表。
李路生介绍说,该联合社通过聘用职业农民经理,由职业经理根据市场信息提供优选农资、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农机作业等服务内容,再由农户自主选择服务项目,根据服务需求,分类建立管理台账,分步实施,实行统一耕种、用药、施肥、管理和销售。
“我们还要求参加项目实施的大型农机(具)必须安装与全市农机远程监测平台相匹配的北斗移动监测设备,将作业信息纳入‘梓潼县农机精准作业平台’监管。”李路生介绍说,该举措可随时查询作业时间、面积、位置、服务质量等,全县共有713台服务机具安装北斗定位系统,占作业机具的100%,有效杜绝虚报面积套取补贴资金、降低作业标准等问题发生。
成效 提升效益多方增收
“以前抢种抢收等农忙时节,别说请人,连人都没有。现在有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根本不用愁。”文昌镇青岭村种植大户龚后林告诉记者,他从2016年开始流转土地,从开始的两三百亩到现在的 1200亩,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让他尝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甜头。
从2018年起,龚后林就参与到了周边农户的机播、机防、机收等环节中。龚后林说,在插秧期,传统人工一天插秧不到一亩地,而现在使用插秧机一天可插秧30亩左右。“这样一来我就不用担心请不到工人,更重要的是用人成本大大下降。”龚后林算了笔账:每年水稻破口期也是打药的关键期,一个人一天只能打药10亩左右,工资是每天120元-150元,而无人机半天就能完成上百亩地的打药工作,每亩地的打药成本仅10元钱左右。陈晓明同样表示,水稻种植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作业,自从有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一亩地在栽秧、打药、拉花等环节可节约6个工人。
“在这个过程中受益的不仅仅是种粮大户,小农户也同样受益。”梓潼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李兴举说,一方面小农户通过机械化耕种收服务,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托管服务改变了农民打工和务农“两头忙”的状态。
除了小农户和种粮大户,尝到甜头的还有合作社。为陈晓明提供机收服务的梓潼县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农机合作社+农机手”服务模式的代表。记者走进该合作社,只见合作社内摆满了播种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等各类农用器械。“我们已完成了小麦、水稻播、种、收、植保、收获后处理的全程机械化设备投入,2020年通过开展托管服务达到15万亩,实现收入1200余万元。”该合作社负责人古国洪说。
目前,梓潼县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共培育服务组织25个,其中合作社6个、农业企业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16个,服务机具713台(套)。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涉及多个品种、多个环节,该项目的推进使得梓潼县主要粮油作物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多赢局面。
李路生表示,近几年,通过项目实施,当地农村劳动力缺乏,无力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全县粮食生产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机械化率达70%以上,这在丘区实属不易。(记者 杨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