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体验科普教育小牧马农耕文化研究实践基地
60 2024-02-18
近日,《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杨青团队及其合作者的最新成果。该成果通过解析大豆疫霉几丁质合酶PsChs1的冷冻电镜结构,阐明了几丁质生物合成的机制,从而为针对几丁质合成酶的新型绿色农药精准设计奠定了基础。
几丁质俗称甲壳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氨基聚糖。几丁质的生物合成是最古老的生物合成途径之一,对大量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这些生物包括许多种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的害虫、病原真菌和卵菌等。几丁质不存在于植物和哺乳动物中,因此几丁质合成酶是高效、安全、生态友好的农药创制的重要靶标之一。同时,几丁质在昆虫和真菌中均为不可或缺的结构成分,因此,几丁质合成酶既是杀菌剂的靶标,又是杀虫剂的靶标。
然而,在过去的50年中,靶向几丁质合成酶的绿色农药进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准确的几丁质合成酶的三维结构信息,几丁质合成酶的结构-功能关系不明确,严重阻碍了针对该酶设计新的农药品种。
该研究选取了大豆疫霉菌的几丁质合成酶PsChs1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沿生物学技术包括冷冻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解析了5个不同催化反应状态PsChs1的三维结构,揭示了几丁质合成酶实现几丁质生物合成的三个重要过程:酶与底物结合、新生成的几丁质链延伸、产物释放,并阐明了活性小分子尼克霉素能够抑制几丁质生物合成的机制。这一原创性工作为靶向几丁质合成的绿色农药开发提供了基础性、关键性信息,使得以几丁质合成酶为分子靶标精准开发新型绿色农药成为科学可行的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指出,对于绿色农药分子靶标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需求,一个新的靶标不仅可以催生出几十甚至上百种农药品种,也能极大缓解已有农药品种的抗药性问题。该研究解析了一个公认绿色的农药分子靶标——几丁质合成酶的三维结构,阐明了几丁质生物合成的机制和的作用机制,是我国科学家在农药分子靶标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有助于创制出重量级的绿色农药品种,提升我国农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认为,该研究突破了几丁质农药领域一个近50年的发展瓶颈,通过在原子尺度上对几丁质合成酶与底物、产物和的结合模式的分析,为人类数十年以来未能实现的生态环境友好农药的梦想提供了实现的舞台:基于几丁质合成酶的结构精准设计绿色农药。此研究成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农药研发水平提升到了基础理论原始创新的高度。该工作也是全球农药创新研究与开发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基础性进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