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套餐让京郊化肥用量减下去
66 2024-02-17
青白江,因境内流过的母亲河清白江而得名。随着老工业基地转型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探索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2019年,青白江获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揭开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成都市青白江区持续发挥自贸区、经开区、综保区等口岸优势,以开放农业为引领,以绿色农业为根基,以过程管控为抓手,严把体系、标准、原料、生产、检测、品牌“六个关口”,全面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坚决守护好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严把体系关
推动监管由兼职向专职转变
青白江围绕“职责落实无盲区、监督管理无死角”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求,制定《青白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案》,积极探索区、镇(街道)、村(社区)齐抓共管模式,全面构建区级抓总、镇街负责、村社参与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了监管全覆盖、事故零发生。同时,将全区现有61个涉农村(社区)划分为34个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区域,每个区域设置1个村级监管工作岗位。专职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巡查、农残检测、追溯指导等工作,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由兼职到专职的转变。
严把标准关
推动技术由传统向精准转变
青白江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的思路,围绕优质菌蔬、特色水果等区内重点产业,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制定《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青白江优质杏丰产栽培技术》《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规程》等十余项技术导则,并免费发放相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发展绿色农业。
有标准,关键要贯彻标准,执行标准,青白江采取专家授课、基地实训、外出参观等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每年培训十余期,参训人员1000人以上,着力提升生产主体质量安全意识。
如今,青白江已建成标准化绿色防控基地20余个、示范面积10000余亩,我的田园项目成功申报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园区,持续扩大示范效应。
严把原料关
推动市场由松散向规范转变
青白江区持续发力,在耕地监测与保护、农贸监管和种业监管方面,推出一系列务实之举、创新之举,千方百计守住农产品质量的原料关口,努力让青白江农产品更加绿色,更加优质,更具市场竞争力。
青白江区持续开展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和耕地质量调查点等级评价,确保耕地质量。强化农资监管。开展“治违禁促提升”行动,针对农产品禁限用药、停用药物、非法添加物及常规药物超标等问题,采取“一个问题品种、一张整治清单、一套攻坚方案、一批管控措施”的“四个一”模式,实施系统治理,取得很好实效。强化种业监管。依托省农科院经作所资源、技术、人才等在地优势,深化院区合作,建设花生、油菜、黄精等5个绿色标准化制种基地。并加强种子种苗企业常态化监管,确保种子质量安全。
严把生产关
推动过程由无据向可溯转变
青白江区通过会议告知,现场指导的方式,切实抓好化肥农药减量工作,要求农药经营门店,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科学用肥用药,做到绿色生产。
对全区114家20亩以上的水产养殖户,采取配套建设沉淀池、生态净化池等设施设备或利用循环水养殖模式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等方式,做好尾水治理工作,确保达到排放标准,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
加强追溯平台应用。对区内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品种、规模等信息进行全面清查,建立涵盖种养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名录并定期更新,现纳入监管名录的经营主体415家,力求生产过程可控可防可追溯。
严把检测关
推动管控由治理向预防转变
青白江区建立了5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36个村级农残快检室,配备了相应的设施设备,确保规模经营主体全覆盖抽检,保证了农产品质量。
抓好例行监测。依托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围绕区域全覆盖监测目标任务,全年不间断对所有种植和养殖业实施例行抽样和监测,重点根据生产状况确定监测品种、数量、频次。2021年上半年,完成农残定量检测610个,镇、村农残快检室开展农残快检6000个,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9.8%。
加强监督监测。依托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实施以生产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为主的监督抽检,重点根据生产季节统筹安排抽样和集中监测。2021年上半年,完成抽样55个,抽检合格率达100%。并结合发展实际,每年对“三元油桃”等区内重点农业产业开展抽样专项检测,确保口碑产品质量过硬。
严把品牌关
推动产品由合格向优质转变
做强公共品牌。做好“青溯”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培育,支持并引导获得“三品一标”的农产品使用“青溯”品牌,成功打造2个“青溯”形象门店,对区内优质农产品进行集中展示展销,切实提高品牌影响力。
培育自主品牌。采取“市场引导+政策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支持龙头企业、专合社等强化品牌培育、加强商标注册,形成“蓉上坊”“添府”等企业自主品牌,3家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
推行合格证制度。积极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把生产主体管理、种养殖过程管控、农兽药残留自检、产品带证上市等各环节串联起来,引导经营主体在加强自控自检的基础上开具合格证,确保居民食用的农产品“真合格”。目前,全区240家生产主体已开具合格证10万余张,让市民的菜篮子更加放心。
记者:康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