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文化服务三农 菜博会打造综合性农业展示交流
127 2024-02-15
陈彭实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 2020年,中国科协组织的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居民科学素养率仅为6.45%,不到城镇居民的一半,这是农村居民科学素养的短板和痛点。科普。 农业对天气的依赖程度较高,这决定了农民也是最迫切需要气象科普服务的群体。 农业农村气象科普要坚持气象事业的公益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需求,面向农业气象科技前沿深入农村产业主战场,深入农民生产生活。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明确了气象科技定位。 天气机制的复杂性和预报结论的不确定性会引发公众的抱怨和质疑。 气象专家需要增强面向公众的及时科普意识,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气象科学,增强公众对气象科学的信任。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科普与科技创新“双翅齐飞”,推动科普工作融入全民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和环节,为新时代推进气象科普提供建议。 系统部署和更高的要求。 《意见》明确科普要注重数字化传播。 气象科普进校园、农村、社区开展线下活动的同时,也要积极进驻、引领各大新媒体平台。 《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73%,其中农村网民2.84亿,互联网普及率73%。渗透率也达到了57.6%。 值得注意的是,即时通讯、网络视频、短信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达到97.5%、94.5%和90%。 这就要求气象科普作品更加形象化,科普场地和资源更加数字化,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 特别是在科普场地和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要善于利用网络空间,让气象科普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农业产业的方方面面都与气象密切相关。 《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9-2025年)》也强调,要突出气象科学应用,提高公众运用气象科学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 对乡村和农民的气象科普必须科学,主动回应关心的问题,为公众答疑解惑,澄清“谣言”; 还要深入人心,让气象问题生动地让农民“看得懂”; 更重要的是,它必须受欢迎。 注重实用性,结合农耕场景和生产影响进行讲解,让农民“用得上”,将气象科普服务融入生产生活,体现气象科技价值,让农民在增加科学技术的同时有获得感知识和提高科学素养。 今年春天,辽宁遭遇倒春寒天气。 辽宁省昌图县养育合作社社长李中华于4月12日果断开始翻耕播种,出苗时间比其他农民早了20多天,大大减少了损失。 这是科普惠农、气象赋能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气象科普服务不断向农村延伸,不少农民把天气气候科普作为一门“必修课”。 气象科普服务吸引了众多农业行业产供销群体,不仅扩大了影响、发挥了实际效果,还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养。
(作者为国家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成员、辽宁省生态气象与卫星遥感中心研究级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