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 蔬菜需细致管理
163 2024-02-12
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镇沙水坪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收割制种水稻。 胡攀学摄(新华社发)
作为粮食生产与消费大国,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有望再获丰收。如何让百姓吃得饱,更吃得好、吃得放心?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安全怎样保障,才能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标准体系精准导航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吉林梅河口市曙光镇西太平村曙光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的1200多亩水稻已经收割完毕,正在烘干入仓。理事长姜连武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种植的高品质水稻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在通过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检验后,每斤水稻收购价格达2.3元,远高于市场价,每斤大米价格达10元至50元。
先进的标准体系是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火墙”。从田间到餐桌的环节众多,粮食面临的自然灾害、病虫害、环境污染等风险因素较多,保障质量安全的压力较大。还要看到,在国际贸易中,标准质量已成为重要的非关税措施,在提升粮油产业竞争力、促进优质粮油产品进口、赢得贸易主动权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粮食标准体系建设,既能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也有助于提升粮油产业竞争力。
粮食标准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国加强粮食质量标准工作,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取得明显成效。如组织修订了《小麦》《玉米》《大豆》等强制性国家标准;推动发布了《大米》《小麦粉》《菜籽油》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重点国家标准;强化源头把关,初步建立了粮油质量安全快检方法行业标准体系。目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管理的粮食标准662项,粮食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我国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方法标准与国际标准已基本一致,为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标准质量中心负责人说。
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须臾不可放松。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标准质量中心负责人表示,要坚持目标导向,完善粮食标准体系。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完善以绿色为导向的标准立项机制,健全安全底线标准、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加大重点标准和传统特色粮油产品标准的研究制定力度,持续提升标准供给水平。围绕粮食节约行动,制定修订口粮和食用油加工标准,合理确定加工精度等指标,积极引导发展粮油适度加工,尽快改变过度追求“精米白面”倾向,提高粮油产品出品率、加工转化率和副产品利用率,减少加工损耗和营养流失。围绕粮食国际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加大国际标准采用力度,积极转化先进适用国际标准,推进国际国内粮油标准化融合发展。
检验监测全程把关
轻轻一扫二维码,便可知面前这袋米的“前世今生”;找找袋子上的标签标识,就能判断里面的面粉是更适合蒸有嚼劲儿的馒头还是烤松软的面包,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操作的背后,反映了近年来国家在推动粮油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工作方面的有力成效。
把优质粮食从农田端到餐桌,涉及生产、收购、仓储、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如真菌毒素污染、农药污染,不良企业违法违规使用添加剂,销售环节掺假使假、以次充好,等等。因此,需要严防、严管、严控粮食质量安全风险,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的底线。
提高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水平,对保障粮食质量安全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新建和改造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和粮食企业检化验室1500余个,在优化种植结构、维护农民利益、服务粮食收购、强化库存监管等方面,履行质检把关保障职能。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今年夏粮收购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相关小麦、油菜籽主产省份粮食和储备部门开展了2022年新收获小麦和油菜籽等夏季粮油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第一时间掌握新产小麦、油菜籽质量安全状况,为分析粮食市场供求形势、合理制定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严格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是守牢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标准质量中心负责人表示,要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提升检验监测能力,强化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切实发挥对加强源头管理、把好粮食收购关、开展应急处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转变粮食质量管理理念和方式,树立主动监管意识,建立日常监管、专项检查、案件调查协同发力机制,推动“四不两直”、“飞行检查”、交叉检查常态化,确保库存粮食质量良好、食用安全,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党的以来,我国坚持粮食数量质量并重,粮食质量安全态势总体向好,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要依法治理,扎紧粮食质量安全制度‘笼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标准质量中心负责人说。
要强化立法,用法治规范引领粮食质量安全,实现有法可依。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快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修订《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等规章,形成配套完善的粮食质量安全法规制度体系。要压实收储企业主体责任、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质量安全治理效能。
要精准普法,增强全社会粮食质量安全意识,使维护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成为全民共识。在粮食质量安全普法中,各级领导干部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担负重要责任,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粮食安全意识尤为重要,不断增强使命担当,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持续增强普通群众的粮食质量安全意识,将粮食质量安全意识植根于人民群众心中;持续增强食品全链条从业人员粮食质量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扛牢生产、经营责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检验,不断提高食品质量,以适应不断升级的消费结构,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要用好已有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守护好粮食质量安全。如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大幅提高了罚款的额度,增设“处罚到人”制度。这有助于倒逼相关企业生产经营者负起第一责任,能够诚信守法经营,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强化标准引领、提升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强化法治保障外,还应注重加强科研创新,推进粮食行业产学研用融合,加大粮食质量安全、营养健康、粮油加工、粮机装备等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促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推动高标准粮仓建设,提升粮食保质保鲜储存水平,努力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