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体战略推动青海农村和

本站原创 2024-01-27 12:09:00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要结合青海优势资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出口中心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 2021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青海高原,强调立足高原独特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出口中心。 在“十四五”开局、新征程开启的关键时刻,这些批示指示为青海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明确了目标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聚焦民生问题。 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平稳增长、质量稳步提升、转型发展的良好势头。 ,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农业农村工作呈现五个亮点。

一是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出口目的地迈出新步伐。 建立省部级双组长领导机制,坚持早谋划、抓落实,印发了《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出口中心行动方案》。 《青海省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出口区专项规划》正在完善。 继续加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力度,夯实出口地区建设基础。 绿色有机草原认证面积已突破8000万亩。 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40%、30%,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5%。 秸秆综合利用率、农田残膜回收率分别达到86.9%和90%。 牦牛、藏羊可追溯到39个县市。 第三轮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启动。 “一河一湖一湖”禁渔、封湖养鱼工作有效推进。

二是食品安全生产基础新夯实。 实施“科技藏粮”、“土地藏粮”战略,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推动实施创高产、绿色防控、粮食安全等增产措施。作物轮作到田间。 加强耕地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区4万亩。 完成保护性耕作51.3万亩,深松土地70万亩。 玉米粘虫、小麦条锈病等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 粮食面积、总产量、高标准农田建设三项国家考核指标全部超额完成。 摸清底线,遏制增量,分类整治存量,有序推进耕地“无粮”种植和撂荒地整治。

三是特色产业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果。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和《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牦牛、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基本完成。 实施2个国家级牦牛、青稞、油菜籽现代产业园和2个牦牛、藏羊产业集群项目,扶持4个工业强镇、27个“一村一品”示范乡镇。 4家企业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扶持省级产业化联合体10个,休闲农业示范基地28个,被认定为2个国家休闲农业重点县。 开展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 加快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青海复制库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西宁分中心建设。 推荐40个优良农作物品种。 2021年是产业发展、种业振兴、企业实体培育等项目投入最多、发展效益最好的一年。

四是农村建设呈现新面貌。 推动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成果有效衔接,实施乡村振兴“百乡千村”工程,实施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增收致富等十大专项行动。改善民生。 新确定25个村(场)开展示范试点。 完成77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场)检查评价,树立了一批产业繁荣、三产融合、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典范。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五年行动,实现村庄清洁行动全覆盖。 对2013年以来新建农村户厕所26.75万户进行全面普查,安排改造农村户厕所3.37万户。

五是农村牧区改革红利新释放。 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实现“两个全面完成”和“三个全覆盖”。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西宁、海东、海南、海北宅基地审批“破”。 流转耕地总面积占户承包耕地的28%,农业生产托管户达到5万户。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基本完成。 与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保险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创新推出“活畜贷”、“豫农贷”等新金融产品,促进农业保险“提高标准、扩大覆盖范围、增加产品”,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氛围浓厚。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和青海省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面对农业农村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体战略,紧紧围绕“一个重点”,实施“五个重大”行动”,做到“两个保证、两个推进”,即确保完成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任务; 确保脱贫成果巩固扩大,不出现大规模返贫。 实施“十四五”规划,推进乡村振兴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出口区建设,实现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个重点”是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出口区建设。 以“提质、稳量、补链、拓传输”为路径,构建七大体系,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级农牧业产品优势区,率先生产优质牦牛、藏藏等农产品。 羊、青稞、油菜籽、蔬菜、冷水鱼、藜麦等绿色有机产业,完善绿色有机生产全产业链。 明确细化2022年度任务清单,分行业优化产供销储销全流程,着力提高农畜产品产出能力。

“五大行动”是:

一是粮食、油菜籽增产提质。 党和政府要共担粮食安全责任,实施落地储粮、科技增粮、稳油强菜战略。 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整治老化失修小农田水利工程。 开展中低产田改造。 严守耕地红线,选择两个县探索开展耕地保护“田长制”试点。 完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300万亩。 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机械化耕作收获、绿色防治、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和生产托管服务,建设一批粮食、油菜“100亩研究田、1000亩示范田、1000亩示范田”。万亩创作田”。 提高蔬菜供应能力,出台《促进绿色有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新建蔬菜基地1万亩,改造升级旧棚5000个。 整治“非粮”耕地和撂荒地,按照粮油蔬菜饲养优先顺序,合理布局优化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一般耕地种植结构,有效整治“非粮”耕地和撂荒地。 -粮食”。 所有废弃土地将恢复耕种。

二是畜牧业挖潜增效。 坚持增牛羊、稳猪禽蛋、巩固渔业、稳量提质,牛羊肉、水产品产量寻求突破。 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坚持“自然放牧+室内饲养”,继续支持股份制生态畜牧合作社转型。 依托牦牛、藏羊产业集群和现代产业园项目,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建设一批有机牛羊肉标准化生产基地,率先打造草原出口中心绿色有机畜产品。 推动农业领域规模养殖增产增效,支持创建40个牛羊奶蛋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提高现代化装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带动中小企业科学发展农民。 稳定生猪生产,扩大禽蛋生产规模。 推动农牧交错带饲草畜一体化发展,扩大粮草改革实施范围,建设饲草基地,推广畜牧养殖一体化技术,推进饲草生产机械化,提高饲料质量。发展水平。 加强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治。 保障冷水鱼绿色健康发展,加强渔业生产、生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内地渔业转型发展。

三是振兴种业行动。 《青海省种业振兴实施方案》发布。 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按照三年行动要求,建设农作物、畜禽种质资源库; 二是加强种业创新研究,依托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行业龙头,以主导品种为重点,强化良种、好方法与好技术相配套,提高单产、增产。总产量。 推进牦牛提纯复壮和藏羊品种繁育,重点培育和推广高产奶牛、肉牛、羊、猪,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畜产品质量; 三是扶持壮大种业企业,整合资源,成立种业联盟,培育了一批“育、育、推广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企业。 四是提高养殖基地建设水平。 杂交油菜、青稞等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 扶持壮大牦牛、藏牛等养殖基地20个。 肉羊养殖基地。

四是发展特色产业全链条行动。 牵头加快牦牛、藏羊、油菜籽、青稞、冷水鱼五大产业的延伸、补充、做强、做强,开展“链长制”试点,培育1-2个重点产业农业全产业链县和典型县。 谋划着力打造高原春油菜蔬菜产业集群和藏羊国家现代产业园,打造工业强镇; 创建互助县、河南县两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构建种养、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连村成片”、“集群成链”的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五是主体培育行动。 采取补贴、贴息、奖励等手段,支持龙头企业和产业联合体达标、创优、争先,强化链条,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加工企业。 继续创建一批省级合作示范合作社、联合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提高管理、生产、开发能力。 支持发展科技推广、代农种植、托管维护、统一防控等专业服务。 注重质量认证和标准化生产,讲述“净土青海,天然农牧业”的生态品牌故事,做强“清子号”品牌。 实施绿色有机产品营销策略,加强产销衔接,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作者为青海省委农业办主任、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主任王玉虎)

上一篇:陈爱东委员新时代农业科普工作要进一步做好
下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