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与北京市签署合作协议在平谷建立国家农

本站原创 2024-01-23 17:55:00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朱松梅 通讯员 马成远

农业科普是什么意思_农业科普活动_农业科普动态

6月2日,教育部与北京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平谷农业中关村建设被列为部市合作内容之一。 根据协议,教育部与北京市将在政治学术协作、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等方面共同支持中关村农业建设,做强农业新高地。产教融合。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与北京市委、市政府签署《共建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合作框架协议》,为农业中关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2年,本市将农业中关村纳入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功能区和北京市“两区”建设重点产业园区。

三年来,中关村农业构建并不断深化“政府引导、科研支撑、市场主体”的“金三角”合作模式,有效形成了“政产学研”的全要素协同创新平台。 、研究、金融、服务和使用”。 如今,平谷已聚集京洼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7个国家级种业研发平台,以及北京蛋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 吸引苏托替代蛋白研究中心、大味家猪生物育种实验室等行业内高新技术企业和机构。 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端农业人才和创新团队齐聚平谷,引进邱贵兴院士工作站,建立北京普西通用仪器有限公司等13个博士后工作站; 创建85个“博士”农场,吸引12名院士、301名博士到“农场”“硕士”工作,建成13个科技庭院。

教育部与北京市签约后,在部、市共同支持下,平谷农业中关村将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聚焦农业中关村发展方向和农业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形成生物种业、智慧农业、食品营养健康、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功能群,打造核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农业技术创新的综合引擎在中关村农业。

农业科普活动_农业科普是什么意思_农业科普动态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依托相应学科专业的大学和高水平科研院所“双一流”建设,在农业科技前沿领域的交叉学科领域设立相应的硕士、博士点,并依托农业中关村开展协同育人。 建设中关村农业科技庭院总部,支持北京高校全面参与农业科技庭院建设,打造“1+N”农业科技庭院群。 依托科技院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课堂。

平谷区围绕现代职业教育创新示范功能,立足首都、面向京津冀地区,打造农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的青少年农科实训基地。 深化校企合作,鼓励社会力量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在农业中关村举办高水平职业教育项目。 充分发挥农业中关村中学等学校作用,共同探索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新模式。

此外,平谷还将建立农业中关村科技成果综合转化中心,打造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技术交易平台。 支持中关村农业建立民办非企业单位与高校联合培养农业创新科技新模式。

平谷区委宣传部供图

上一篇:很多肥料为啥没有保质期长期存放会失效吗这次
下一篇:湖南 12万个农产品实行身份证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