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本站原创 2024-01-21 18:36:00

凉山新闻网讯(记者倪阿木)今年3月,西昌大学与四川农业大学在会理县城北镇联合实施“攀西地区冬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膜”和“攀西地区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膜”泸水镇示范片。 “西部地区冬作马铃薯特种加工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两个项目顺利通过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记者了解到,“攀西地区冬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膜”项目入选2019年至2021年四川省主要农业技术推广技术,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现场实测亩产达到4858.37公斤,创造四川冬薯。 大面积标准化生产,产量创历史新高,亩产值可达9000元以上。 全程机械化生产、整体种植达标的“攀西地区冬作加工专用马铃薯全流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项目现场生产试验表明,亩产当量达到2013.7公斤; 公司订单生产后,每亩产值可达4800多元。

两个项目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与此同时,位于西昌市小庙乡城梁工业园核心区、已进入最后建设阶段的凉山州创业创新孵化园,将以大数据为引擎,以数字经济为动力,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高端服务业、总部经济等代表性企业,带动西昌市乃至凉山州传统产业与数字产业融合,实现产业数字化; 通过转型升级,形成特色鲜明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生技术、资金、人才的集聚效应。

科技创新正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为凉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科技扶贫能力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近年来,凉山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科技扶贫。 在此过程中,凉山以完善服务体系、支撑产业发展为主要任务,以科技扶贫和农业科技扶贫项目为重点,实施第一批、第二批科技扶贫项目41个,努力实现获得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1670项。 万元,科技扶贫工作全面推进。

继续推进科技在线平台建设,扩大试点范围。 州县平台现有平台管理员85名,农业专家1779名,村级举报人7067名,全年在线解决贫困户有效技术需求11000余项。

加强科技扶贫产业示范,构建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组织实施11个产业示范项目,聚焦各县特色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大专院校+科技示范户”新模式,建立8个科技扶贫示范基地,直接带动410户贫困户脱贫,辐射带动3600人增加贫困户收入。

大力推进校地合作,建立科技扶贫人才支撑机制。 省、州(市)21所高校选派165名“三区”人才为11个贫困县提供技术服务。 县级成立17个科技特派员队伍,实现贫困村全覆盖。 68名当地科技人才、农民致富领军人才赴四川农业大学培训。

凉山强化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有效提升区域产业科技和规模化种植技术水平,真正实现从“输血”转变着力“造血”,巩固扩大脱贫农村成果。 振兴有效衔接奠定科技支撑。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凉山州农业农村科技供给水平较低,尤其缺乏创新能力,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要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大力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积极建立健全科技项目管理新机制。 制定出台《凉山州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凉山州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办法,切实规范科技项目流程管理。 通过简化预算编制、精简流程检查,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管理,扩大承办单位预算调整权限,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充分激发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积极性。研究机构和科技人员。

运营网上科技项目申请管理服务平台。 “凉山州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有效避免科研单位基本信息、科研人员基本信息等重复报送,减少联合申报协议、诚信承诺书的重复报送等材料,有效减轻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负担。 全年共立项130个,支持“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企业技术创新”等6类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30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30项。科技专项资金投入1945万元。

建立国家级科技专家库。 为充分发挥专家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示范和决策咨询作用,组织建立了凉山州科技专家库。 专家库目前共有技术、管理、财务专家427名,其中青年专家占70%以上。

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雷波县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成功建成省级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更好的支持。 整合优秀人才资源,优先推荐大学生创业期间提交的科技项目,支持和引导年轻人投身创新创业。

科技交流与合作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进步关键在于成果转化和推广。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也是衡量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关键指标。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既需要公共服务平台,也需要专门机构。

凉山正在努力拓展科技成果转化为财富的途径。

积极为企事业单位搭建科技合作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 近年来,重庆钢铁等60余家企业入驻。

参加博览会、学习考察是学习先进经验、开拓创新的重要渠道。 凉山代表团参加第八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开幕式。 共有11家企业、40余种产品参展,主要聚焦“4+1”产业,聚焦凉山“十三五”期间技术。 以产业、科技企业、科技园区(平台、成果)、技术需求、技术布局等重点内容,云展累计参观人数达272.81万人次。

加大科技型企业等创新主体培育力度。 积极引进华电、智集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 推动鼓励企业创新政策落实,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技术转让所得税减按15%等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减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 西昌钢钒、江西铜稀土、好医生攀西药业等企业在获得省级研发投入后获得补贴221万元。 落实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安排100万元创新创业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平台建设。

推动攀西实验区建设科技创新。 面向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科技需求,加强区域科技合作,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引进创新人才,组织实施《攀西战略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低品位钒钛磁铁矿中的钛资源”等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项。 积极推动西昌市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 江西铜稀土积极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十三五”期间,凉山综合科技实力持续增强。 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4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15个,科技企业孵化平台7个,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 高新技术主营业务收入从2016年的8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24.6亿元。国家研发投入总额达到20.73亿元,国家财政科技投入总额达到1.96亿元,国家科学技术综合指数科技创新水平达到50.2。 钒钛、稀土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高钛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技术”荣获国家重大科技发明奖一等奖,钒钛磁铁矿冶金新工艺荣获国家重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各类项目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奖57项,综合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上一篇:东方城乡报 丰富多彩的农业科普活动我们能得到
下一篇: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