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小麦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本站原创 2024-01-17 17:22:00

    2015年11月18日-2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中国作物学会小麦产业委员会、河南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河南科技学院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共同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承办的“第七届全国小麦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教授主持,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研究员致欢迎词,中国工程院程顺和院士、赵振东院士、刘旭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其信校长等来自21个省市、125个单位的11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刘旭院士在会议上做重要讲话,他指出,近十年来我国小麦连年丰收,除有利的政策措施、气候因素和改进栽培技术外,新品种在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产麦区普遍实现了1-2次品种更换。但近几年小麦生产也面临新的挑战,对新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明显;二是病害问题日益严重,赤霉病已成为黄淮麦区最重要的病害,出现了致病性强、发展速度很快的条锈病新小种V26,使我国主产麦区广泛应用的抗条锈病基因Yr26和寄予厚望的Yr10普遍丧失抗性,2015年叶锈病在主产麦区相当严重;三是优质和高产节水品种还不能很好满足生产需求。这次会议针对我国小麦产业发展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对提高全国小麦遗传育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会议有三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强,针对育种技术改进慢和生产中的新问题,突出新技术应用,对赤霉病等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讨,还组织种业论坛,为公立单位与企业合作提供平台;二是参会人数多,学术水平高,学术报告代表性强、覆盖面广,还邀请国内知名水稻专家及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和美农部的国际专家做特邀报告,有助于开拓思路和及时了解国际最新进展;三是为人才成长尤其是青年人才成长提供平台,开幕式进行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的颁奖仪式,有助于弘扬庄先生的献身精神和严谨学风,65人参加的研究生论坛将为青年人成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程顺和院士在闭幕词中强调,这是一次高水平、高规格、超规模、务实富有成效的研讨会,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小麦遗传育种水平和现状,国内主要进展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主要麦区育成了一批新的突破性品种,产量潜力和综合性状上了新台阶;二是基因组学应用、分子标记发掘与应用、远缘杂交、抗赤霉病、兼抗型成株抗性、氮磷高效利用等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更为可喜的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积极向下延伸,与主产区育种单位的合作有了显著进展,为下一步全面提高全国育种水平奠定了基础;三是小麦种子企业发展迅速,商业化育种也有实质进展;四是小麦研究后继有人,研究生们不仅积极参与,而且表现出巨大发展潜力,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我们创造了辉煌的过去,但未来面临更艰巨的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国小麦人“和谐、团结、进取、创新”的优良传统,加强不同单位、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创未来。可以预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中国的小麦研究和生产必将走在国际前列,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共收到论文223篇,43人做了大会报告,21人参加研究生学术论坛报告,53人参加、墙报展示,代表性种业公司在会上作了发言。闭幕式上,还举行了研究生论坛优秀奖的颁奖仪式。参会人员针对第六届全国小麦遗传育种会议以来的研究进展、新形势、新需求等展开了广泛交流和讨论,形成了对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的新认识,对“回答科学问题、破解育种瓶颈、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为本次会议顺利举行提供的支持和付出的努力得到参会人员的广泛好评,第八届全国小麦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将于2020年召开,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马传喜代表承办单位欢迎大家在合肥相聚。

     



上一篇:抓小麦考察促科技创新
下一篇:CCTV1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看乡村如何振兴
相关文章